聊城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思而思學網(wǎng)

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是人們自發(fā)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聊城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一起來聊城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聊城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聊城歷史文化悠久,節(jié)日活動富有傳統(tǒng)特色,而且極具文化內涵,柳林花鼓、聊城雜技、運河秧歌、竹馬舞、高唐落子舞、三合莊高蹺、田莊花船、舞火獅子等節(jié)日里的各種娛樂活動,喜慶、熱烈,熱鬧非常,其中,尤以“火獅子”最為精彩,獅子多為手工扎制,配合以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舞起來千姿百態(tài),令人擊掌贊嘆。此外聊城還擁有冠縣朗莊面塑、馬官屯泥人、陽谷泥哨、雕刻葫蘆、東昌木版年畫等豐富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工藝,可謂是一座館藏豐富的民俗圖書館。
聊城民俗文化概覽
莘縣溫莊火獅子
火獅子是莘縣溫莊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絕技,據(jù)當?shù)厝送扑阋褌骶糯,?00年歷史!盎皙{子”有別于傳統(tǒng)的南獅、北獅,用數(shù)千根火捻點燃后的亮點組成的獅子輪廓,極其藝術感染力,是山東省乃至全國獨有的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民間舞蹈形式。“火獅子”2007年被山東省政府收錄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又稱秧歌,是山東省冠縣境內優(yōu)秀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柳林花鼓創(chuàng)始于明朝時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以武打動作與民歌演唱相結合,載歌載舞,生動地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英雄化裝混進大名府,搭救盧俊義的情景:持傘者:吳用;頭鼓:劉唐、李;二鼓:柴進、花榮;頭鑼:孫二娘、扈三娘;二鑼:顧大嫂、樂大娘子;和尚:魯智深、武松;京媽媽:金小姐(即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救出的那人,因其能歌善舞,特從外地請來,以協(xié)助眾好漢進城);老韃子:宋江;憨。貉嗲。
聊城雜技
聊城雜技歷史悠久,藝人輩出,逐漸形成了富有齊魯特色的雜技行業(yè)文化體系。聊城雜技主要包括馬戲、魔術、表演三大種別,重視腰腿頂功,突出新、難、奇、美、險,藝術風格樸實、英武、粗獷,素有齊魯英豪之稱,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運河秧歌
運河秧歌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蹈,至今約三百多年的歷史,是當?shù)厝嗣袢罕娝矏鄣拿耖g歌舞藝術形式。在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境內古老的運河兩岸的十幾個水閘碼頭,幾十個村莊流行。目前梁水鎮(zhèn)、沙鎮(zhèn)、道口鋪、閆寺、李海務(今鳳凰辦事處)等一帶均有秧歌隊。運河秧歌陣容龐大,少時二三十人,多時六七十人。其中傘棒舞的動作豪邁粗獷,矯健、英武、多與武術套路相糅合,難度高、力度大。秧歌演出通常先以棒舞開場,然后舞傘人領諸人登場。隨后傘旋棒打,舞隊中花大姐、花公子、三花臉、憨老婆、憨小、紳士、老翁、火流星、高蹺、跑驢等角色,在傘的指揮下依次表演。穿梭在隊伍中的憨小、憨老婆等丑角,不時地說出農村最讓人發(fā)笑的話,詼諧逗趣。
東昌府道口鋪竹馬舞
竹馬舞是道口鋪辦事處的特色文化,也是聊城有名的民間舞蹈形式!爸耨R舞”是春節(jié)期間民間的一種花會形式,多在元宵節(jié)前后表演。表演竹馬者一般要求4男4女,分生、旦、凈、末、丑等角色,正生騎紅馬,青衣(俏閨女)騎黃馬,小生騎綠馬,花旦(花大姐)騎白馬,小丑騎黑馬。竹馬的表演在跑動時,各角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以走場為主,有“雙進門”、“開四門”、“水溜溜”、“繞八字”、“蛇蛻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圓場”、“三龍出水”、“南瓜蔓”等十余種。演員手中的道具,或馬鞭,或刀槍劍戟,或棍棒,根據(jù)人物身份選定。表演者通過表情、姿態(tài)和唱腔,表現(xiàn)劇情和人物性格。表演時,伴奏樂器多為鑼、鼓、镲等打擊樂器。目前,這種活動已與秧歌、戲曲小唱如弦子戲、三句半、呂劇、豫劇等有機結合,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內容更鮮活的寓教于樂的民間娛樂健身運動。每逢節(jié)慶,五顏六色的群馬,生龍活虎,跳躍奔馳,大大活躍了節(jié)日氣氛,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冠縣三合莊高蹺
冠縣辛集鄉(xiāng)三合莊村高蹺,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已傳承11代。它的表演氣勢歡騰,熱烈奔放,輕盈優(yōu)雅,靈活飄逸,粗獷剽悍,樸實穩(wěn)健,具有魯西民間舞蹈的典型特點。高蹺隊剛組建時時只有3付拐子,表演動作也非常簡單,后來經一代又一代傳人不斷豐富發(fā)展,隊伍逐漸壯大,表演日漸成熟。高蹺隊多在民間集市、廟會上打場子表演,頭付拐上錠有鋼釘,能很快打開場地。表演中演員扮成各種戲曲人物,踩著高蹺進行表演。技藝高超的演員能表演劈叉、翻跟斗、從八仙桌上向下翻等高難度動作,喜劇人物則插科打諢、詼諧逗樂。高蹺表演沒有固定的曲目,往往根據(jù)演員的特長,表演一些簡單的小戲,如《小放!、《劉?抽浴、《十八相送》、《豬八戒背媳婦》等。
高唐落子舞
高唐“落子”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發(fā)源地在高唐縣城南15公里處的倪堂村。落子舞的道具簡單,僅用1根1米左右的竹竿,兩端加紅毛線穗、銅鈴數(shù)個、竹竿涂上綠顏色,桿體夾銅幣,打跳起來,隨著舞步的節(jié)奏,同時發(fā)出多種清脆的聲音,陳列在室內,還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工藝品。落子舞的服裝講究,男演員頭戴英雄巾,黑褲褂加黃坎肩,打裹腿,黑鞋加彩綢;女演員上身緊身紅褂,下身緊身褲、紅鞋,具有古今結合的觀賞價值!奥渥印比藬(shù)不限,10到40人均可,但打、跳的動作、舞步、節(jié)奏要絕對一致。全隊人員要求男女各半。在歷史上,領舞者是類似戲曲舞臺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女彩旦大多數(shù)為男扮女妝。男女領舞者是隊伍的支柱和核心。他們不僅與整個隊伍配合一致,而且相互挑逗,妙趣橫生,令人捧腹不止。
田莊花船
田莊花船位于冠縣冠城鎮(zhèn)田莊村一帶。田莊花船有著200多年的歷史。田莊花船表演分“文武場”,文場演唱,武場舞蹈。文場共5人,踩街時敲鑼鼓,表演時演唱本地流行的亂彈。亂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稱為“北曲遺韻”,唱腔風格高亢嘹亮、悲壯蒼涼,別有韻味。演唱的劇目主要有:《鐵冠圖》、《高平關》、《趙公明下山》、《高金寶下南唐》等。武場舞蹈表演包括4部分:它有花船、花車、二人搬、老姜背老婆四種舞蹈組成,表演各富特色;ù硌輧(yōu)美流暢,模仿逼真;花車表演配合默契,風趣幽默;二人搬表演熱烈火爆,技術獨特;老姜背老婆表演真假難辨,富有極強的生活氣息。
魚山梵唄
“梵唄”起源于佛陀時代,“梵”為古印度之意,“唄”為贊嘆、贊頌,是佛教舉行宗教儀式時,在佛菩薩前歌誦、供養(yǎng)、止斷、贊嘆的頌歌,是凈化人生的清凈之音,后世泛指為傳統(tǒng)佛教音樂。因“唄”與佛教同樣從梵土(古印度)傳入中華,故稱“梵唄”。公元230年曹植登臨魚山,聞巖洞內傳有梵音歌唱,便擬寫音調并依《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撰唱詞填入曲調,后被稱為“魚山梵唄”。
臨清五鬼鬧判舞
“五鬼鬧判”是流傳于臨清城區(qū)的一種面具舞蹈,是以古代傳說的神話故事為內容的大型民間舞蹈,“五鬼鬧判”中的“判”即陰司判官,亦即傳說中的鎮(zhèn)鬼之神鐘馗;“五鬼”即是手執(zhí)琴、棋、書、畫以及撐傘的蝙蝠鬼,每當演出之時,隨著一陣緊鑼密鼓,手執(zhí)琴棋書畫的小鬼首先翻騰跳躍出場,動作灑脫,加之多種形式隊形變換,整個場面情趣盎然,隨后身材高大、豹頭環(huán)眼、腰佩利劍的判官在傘鬼的伴舞下出場,只見他手執(zhí)木板,舒展闊袖與眾小鬼打斗嬉戲,或環(huán)眼圓睜、明察秋毫;或托琴聆曲、凝目觀畫;或舉盤品棋、捋髯審書,小鬼判官配合默契,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加之借鬼喻理、伸張正義、鞭撻邪惡的深刻思想內涵,因而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它都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郎莊面塑
郎莊面塑產生于冠縣北館陶鎮(zhèn)郎莊村。面塑花樣豐富,題材廣泛,“哪叱鬧!、“趙匡胤借頭”、“舞獅”以及老虎、金魚、青蛙、瓜果、花籃等,應有盡有。其制作過程,用精麥面粉發(fā)面,發(fā)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種花樣,然后蒸熟,上膠繪色、曬干即成。它的造形簡練夸張。面塑為半浮雕式,經過蒸熟“發(fā)胖”,顯現(xiàn)出一種渾厚的造型美。著色也很大膽,常涂以大塊面的紅、黃、綠等原色,間以多變的線條,再用少量的鈷藍和白粉點綴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綠勾畫出任務眉眼和發(fā)色,造成色相度的對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潑跳動、絢麗多彩。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專家鮑家虎曾幾次到冠縣考查,贊其為“民間工藝品中的一枝奇葩”。
東昌府木版年畫
東昌木版年畫的生產已有近300年歷史。東昌府木版年畫、門神畫二者融為—體,既具有年畫的藝術風格,又起到門神作用。構圖簡潔,人物突出,刻畫夸張,整體感強;人物造型眼形窄長,鼻梁鼻翼瘦窄,形象豐滿質樸;色彩鮮艷,對比強烈。其勾繪線條樸拙而生動,清秀而簡煉。取材范圍廣泛,包括描寫勞動生產的耕織圖、小魚家樂、戲曲故事、民間傳說以及福祿吉慶之類的吉利畫等。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也稱蚰子葫蘆。獨特的傳統(tǒng)工藝品,興盛于清末民初。當時,聊城蓄養(yǎng)蚰子的風氣甚盛,蚰子葫蘆的銷量很大。種植、制作、銷售葫蘆的村莊大都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zhèn)、梁水鎮(zhèn)3地。雕刻的葫蘆圖案精美,刀法流暢,雖價格昂貴,卻供不應求。1978年以來,藝人們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把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造型,改平刻為透刻,使圖案立體化,創(chuàng)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使之成為饋贈佳品。
陽谷泥哨
陽谷泥哨屬吹奏樂器。原名“咕咕蟲”。用粘土(膠泥)燒制而成,是陽谷縣流傳的一種土制娛樂用品。從其外型、發(fā)音和原料制作來看,為古代樂器“塤”演變而來。泥哨有泥制、陶制兩種。從3寸許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運用單吐、雙吐、花舌等技巧吹奏,發(fā)音清脆嘹亮,委婉悅耳。特別適于模仿各種鳥類的叫聲,用以演奏地方戲曲和民歌有獨特的鄉(xiāng)土韻味。原中國音樂協(xié)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颯為其定名為"陽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報》對陽谷哨進行了報道。1978年,陽谷哨曾在"全國民間工藝品、少數(shù)民族用品展覽會"上展出,受到有關單位的重視。
茌平剪紙
茌平剪紙具有線條豪放、形式樸素、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特點。各種各樣的花鳥人物,形象傳神,栩栩如生。民間藝人用其樸素的手法將紙剪出豐富多彩的畫面,其技藝代代相傳。在內容上反映喜慶、吉祥、如意、忠孝之題材較多。在藝術風格上,茌平縣東、西部剪紙同中有異。東部地區(qū)注意物象的外部輪廓,不打草稿就動剪成形;西部地區(qū)在簡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紋裝飾,使作品顯得俏麗高雅。逢年過節(jié),多剪“白蓮紅魚”,象征五谷豐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則用“鴛鴦戲水”,祝愿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茌平剪紙已被中國美術館、省美術館收藏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國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茌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xiāng)”。
黃河夯號
黃河夯號是黃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歷代黃河河工在治黃實踐中用汗水哺育的一項黃河文化,它不僅是治黃實踐的濃縮,而且也是推動抗洪搶險施工的力量。黃河夯號的特點是緊張、高亢,雄渾有力。號子不同,內容有別,或緩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揚。根據(jù)施工場面的情況,選用不同的號子,可給施工搶護人員以速度和力量,達到同心協(xié)力抗洪搶險的目的。
高唐絲調
高唐絲調又名高唐四平調,是流行于高唐城鄉(xiāng)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形式。
高唐四平調曲調優(yōu)美,長于抒情,其曲調是四個樂句的重復,演唱形式靈活,可多人一起演唱,也可一個自彈自唱。其主要伴奏樂器是三弦、二胡、竹板、節(jié)子,也可加入小樂隊伴奏。絲調悅耳動聽,長于抒情,演唱形式靈活,既可一人自彈自唱,也可多人一起表演唱。
蛤蟆嗡
蛤蟆嗡是流行于冠縣桑阿鎮(zhèn)、賈鎮(zhèn)、梁堂一帶的民間小戲。它是由河北魏縣、大名等地流行的落腔(落子)傳入山東后,在演出過程中逐步吸收河北梆子、四根弦的特長,并和當?shù)卣Z言相結合而形成的劇種。它的主奏弓弦樂器“二胡頭” (或稱“胡子”)是用椿樹根挖制而成,蒙以桐木薄板,上配30多厘米長的琴擔和兩根絲弦及馬尾弓。椿樹根木質松軟,發(fā)音渾厚悅耳,嗡聲嗡氣,加之在唱腔小過門中(so、do)兩音反復出現(xiàn),聽起來酷似雨后蛙鳴,所以當?shù)厝罕姺Q為“蛤蟆嗡”。
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流傳在高唐縣琉璃寺鎮(zhèn)、卅里鋪鄉(xiāng)、尹集鎮(zhèn)、固河鎮(zhèn)、梁村鎮(zhèn)的各個村莊。木板大鼓來源于高唐民間藝人表演并創(chuàng)作,其內容較為豐富。過去老藝人以說唱相間的形式,以成本大套的演義書說唱于書場、茶館之中,如《呼家將》、《楊家將》、《施公案》等,有時在說唱過程中,聽眾則脫離“書”的內容為“說”而喝彩,正像人們所傳“說的比唱的好聽”。解放后,說唱段子不僅是傳統(tǒng)的固定詞句,更多是配合政治運動思想教育,歌頌新人新書而創(chuàng)作的段子。例如高唐縣琉璃寺鎮(zhèn)的趙華元自己改編了許多小段《白猿盜桃》、《貍貓教虎》等,在當?shù)卣f唱,活躍了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冠縣查拳
查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中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查拳起源于山東冠縣張尹莊(又名一里莊),由回族人查尚義(查密爾)、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創(chuàng)編并在回民中傳播。查拳盛行于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內外,尤以在回族中流傳更為廣泛。歷經數(shù)百年的實踐和演變,查拳形成了現(xiàn)今的冠縣的"張式"查拳,冠縣的"楊式"查拳,任城的"李式" 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內容不同,練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體一致。查拳的風格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fā)力迅猛,動靜有致,剛柔兼?zhèn),?jié)奏鮮明,步活靈活多變,結構嚴謹,功架整齊。無論往返進退,上下起伏,力求協(xié)調配合,整個套路表現(xiàn)出一種瀟灑剽悍矯捷的形態(tài),是長拳類型中較為系統(tǒng)的拳種。

二、聊城的簡介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現(xiàn)轄 8 個縣(市區(qū))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1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1個旅游度假區(qū),總面積8628平方公里,人口650萬。聊城以中國“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而著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古今交融有歷史。聊城是黃河文明和運河文明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這里是人文始祖蚩尤葬身處、商朝名相伊尹躬耕處、陳思王曹植梵唄音樂發(fā)明地,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13處。聊城是革命老區(qū),紅色歷史積淀深厚。建黨初期,聊城就是山東省較早傳播馬列主義和建立黨組織的地區(qū)之一?箲(zhàn)時期,聊城是冀魯豫邊區(qū)抗日根據(jù)地的中心,邊區(qū)黨政軍領導機關就設在莘縣紅廟村,被譽為“鋼鐵濮范觀,邊區(qū)小延安”。萬里、趙紫陽、田紀云、宋任窮、黃敬等黨政軍,都曾長期在這片土地上工作、戰(zhàn)斗和生活。解放戰(zhàn)爭時期,聊城是鞏固的解放區(qū),是支援前線的后方基地,有17萬農民參軍,支前民工200余萬人次,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zhàn)役指揮部就設在陽谷縣沙河崖村。聊城人民為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情義交融有故事。仁愛忠信的齊魯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趙遺風,塑造出聊城人崇文尚義的精神特質!端疂G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游記》等古典名著中的許多故事都發(fā)生在聊城,這里有聊齋寫不盡的胭脂故事、老殘看不到的善本奇書,傳頌著孫龐斗法、魯仲連射書救聊城、魯義姑義舉退敵、景陽岡武松打虎、獅子樓斗殺西門慶、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等英雄傳奇。誕生了戰(zhàn)國軍事家孫臏、唐初名相馬周、宋代醫(yī)學家成無己、明代文學家謝榛、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義學正”武訓、抗日名將張自忠、著名學者傅斯年、國學泰斗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領導干部的楷?追鄙裙沤衩。

藍綠交融有靈氣。聊城是黃河與大運河唯一交匯地,是著名的“江北水城·兩河明珠”。全市流域面積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條、各類湖泊水庫21處,市區(qū)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環(huán)抱著獨一無二的中華水上古城,大運河、徒駭河、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穿城而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聊城還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喜鵲之鄉(xiāng),流水繞城、蔥蘢點翠、鳥語花香,是一方養(yǎng)生養(yǎng)心的福地。

內外交融有支撐。聊城北接幽燕、南連江淮、西通中原、東望日韓,歷來是通達扼要之地。明清時期,聊城借助大運河漕運之便,繁榮興盛400多年,是運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目前,縱貫南北的京九鐵路與連接東西的邯濟鐵路在境內交匯,濟聊館、東呂、青銀、青蘭、德上、高東、莘南等高速穿境而過,實現(xiàn)了縣縣通高速;濟鄭高鐵已開工建設,雄商高鐵、聊城機場加快推進,聊城正闊步邁向高鐵時代、航空時代,將成為華北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

產業(yè)交融有潛力。受黃河農耕文明和運河商業(yè)文明影響,聊城自古就有重農貴商的傳統(tǒng),并遺惠至今。聊城是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糧食總產110億斤以上,瓜菜菌產量居全省前列,被中國蔬菜流通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蔬菜第一市”,每天銷往京滬可追溯高品質蔬菜 200 萬斤。工業(yè)體系完備,形成了信發(fā)鋁電、東阿阿膠、魯西化工、中通客車等一批行業(yè)領軍企業(yè),積極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yī)藥、數(shù)字經濟等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努力在新賽道建設上搶占先機。聊城先后被納入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zhàn)略,各類資源要素廣泛匯集,面向未來的新優(yōu)勢正在加速形成。

省十二次黨代會擘畫了現(xiàn)代化強省建設的美好愿景,在新起點上發(fā)出了“牢記囑托走在前、勇?lián)姑_新局”的動員令。聊城市將堅決貫徹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建設“六個新聊城”美好藍圖,鼓足“走在前”的士氣,干出“開新局”的擔當,堅定不移實施動能轉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融入重大戰(zhàn)略,堅定不移推動城鄉(xiāng)融合,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守住一排底線, 奮力在魯西崛起中當先鋒、打頭陣。

三、聊城傳統(tǒng)文化相關文章分享

德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臨沂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萊蕪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日照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威海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泰安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濟寧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濰坊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煙臺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東營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