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潛力無限——讀書報告交流感悟

思而思學網(wǎng)

參加3天的教研活動回來,收繳學生的有關《邊城》、《蕭蕭》、《三三》的讀書筆記,從中篩選出了25篇較有思想的讀書筆記,讓學生自己加工潤色,第二天本來只允許花一節(jié)課時間讀書交流,學生的熱情太高了,足足花了兩節(jié)課時間。很有必要,很值得。只有學生的閱讀水平、寫作水平、表達能力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強化了,語文考試還要擔心嗎?

這是本學期第四次班級讀書報告交流。前三次每次6-8人交流分享。年級上還積集印發(fā)了同學們的讀書筆記,借鑒了姜中學生的讀書心得,總感覺到我們的讀書指導還沒有到位。如何閱讀?小說、散文閱讀方法相同嗎?如何寫作讀書筆記?如何讀寫結合?雖然近幾年每年都挑選學生參加“書香伴成長”讀書征文活動,也確實能促進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但有些問題我們不能熟視無睹。

寫作讀書筆記有一定得過程,摘抄、賞析、感悟、表達。摘抄是最基本的閱讀要求,賞析大部分同學也只是賞析語段,且局限于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句式的選擇、詞語的運用基本是不考慮的。至于感悟,那不是感悟,是原作內(nèi)容的復述,是文本某些問題的解讀,是閱讀理解和簡單賞析。感悟,是自己閱讀后的思考,對人生的啟示或對寫作的啟發(fā),要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是閱讀者的再思考再創(chuàng)造,是讀者與作者、讀者與書中人物、讀者與其他讀者的交流碰撞。不少同學只是滿足于對某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時還不免片面,不能深入探究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從標題的擬寫可以看出學生的不足和老師的指導情況。標題是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副標題是對正標題的補充或解釋。不能籠統(tǒng)的“讀……有感”,更不能標題加上書名號。這樣的文本印發(fā)給學生,容易誤導學生,是不規(guī)范的。

20位同學的讀書交流,有17篇是關于《邊城》的,2篇與《蕭蕭》有關,1篇是《三三》的讀書感悟。《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教材里有節(jié)選,讀本上有節(jié)選,文科加試題名著閱讀也有《邊城》,可見學生選寫《邊城》讀書筆記的初衷。

“愛與美”(高詩彤)、“一座有溫度的城”(冒宋清歡)、“像夢一般”(閔小晶)、“來自《邊城》的美”(王思婧)、“翠翠的孤獨”( 蔣靜雯)、“等待”(高旻昊)、“多情應在湘西”(黃唯一)、“ 愛:悲喜的本源”( 嚴丁杰)、“美好的情感,美麗的人性”(王慧婷)、“世間有情”(鄭穎卉)、“愛與人性”(楊俊華)、“ 情義無疆” (楊晨)、“翠翠去哪兒了”(宋雯嬌)、“與人為善”(劉百川)、“落下的只有悲傷”( 顧修成)、“那景·那人·那情”(黃符芹 )、“做過兩次母親的人”(申智奕)、“人性的愛與美”(王子欣)、“人性的純美” ( 施玉穎)、“城里與鄉(xiāng)下”(徐亞軒)…… 這些標題足以讓人眼睛一亮,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表達了。借用無錫錫東中學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自由的思想者,自覺的實踐者”。我們不正是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進經(jīng)典,走近文學,親近大師的嗎?

讀后感與文學評論不同,寫作思路和具體要求不同,不能混淆。起碼老師要對學生講清楚。讀后感屬于議論文,包括述讀和發(fā)感兩部分。述讀是感悟的出發(fā)點和由頭,由其中的某個點引發(fā)的思考和感悟。發(fā)感是主體部分,要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辯證思考。比如“翠翠去哪兒了”借用“時間去哪兒了”為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被鋼筋水泥禁錮的世界再也難尋翠翠的身影”,“整容風明星臉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屢見不鮮,我想那些所謂的大咖怕也難見翠翠的純真。一味地追求外表的光鮮美麗,癡心追隨于奢侈品的更新只會在干凈這個詞上越走越遠。誠然奢侈為青春鍍上一層迷人的金色,但迷于其中只會喪失自我越陷越深。網(wǎng)紅無非是相似的人臉,而沒有了真正自我的個性,只會是一堆在這個娛樂社會中復制粘貼的木偶!薄 在這個繁華的世界,迷幻的東西太多,請珍視自己純真善良的初心吧,不要等到只能哀嘆翠翠去哪兒的時候兀自垂首嘆息!

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學生的閱讀與思考是有意義的。關鍵是要把學生引入正軌,“帶學生到高速路口,人他們自己駕駛”。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