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翻譯賞析司馬光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客中初夏翻譯賞析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光的一首七言絕句,司馬光在此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把自己比作“葵花”,表達了司馬光對君王的一片忠心。

原文: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zhuǎn)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客中初夏字詞解釋:
⑴客中:旅居他鄉(xiāng)作客。
⑵清和:天氣清明而和暖。
⑶南山當戶:正對門的南山。
⑷惟有:僅有,只有。


客中初夏翻譯: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客中初夏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這里須了解的是,作者司馬光其時與王安石不合,暗含了對王安石變法不滿,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職,這首詩是在退居洛陽時創(chuàng)作。


客中初夏賞析:
首聯(lián),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氣,恰又是雨過天晴的時候。通過描淺白的語言,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面躍入讀者的視野。
頷聯(lián),描述了下過雨后,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青翠怡人了。詩人調(diào)動讀者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個清明和暖的氣氛,使整首詩充滿了雨和夏的味道。
頸聯(lián),通過描述眼前沒有隨風飄蕩的柳絮這一情景。這句是有寄托的,寄托出詩人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
尾聯(lián),指出了向日葵向著太陽開放這一景象,也是有寄托的。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隨風轉(zhuǎn)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整首詩描述了變化的畫面,詩人不喜雨絲蒙蒙的南山,也不贊隨風飛舞的柳絮,而把獨鐘給了葵花,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非獨愛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場,自是看夠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詩人本人"摧眉折腰"隨風飄擺,終而選擇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陽光,這也許才是葵花的可愛之處。詩人托物言志,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會永遠像葵一樣忠心于國家。
 

個人資料: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1]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xué)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nèi)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xué)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