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過年有哪些習(xí)俗,三亞新年風(fēng)俗整理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三亞人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吸引了不少“候鳥”、游人的目光。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三亞特有的春節(jié)習(xí)俗:

11.jpg

1、先送“灶公”后“上紅” 在三亞,臘月二十九是送“灶公”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用把竹枝扎成掃帚將屋前屋后、屋內(nèi)屋外打掃干凈,香爐也要打掃干凈并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焚香點(diǎn)燭,備酒果設(shè)祭,為“灶公”送行。寓意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潔的陳腐之物掃地出門。 此外,這天,三亞人就開始“上紅”,就貼春聯(lián)和紅紙、門神。所有的人家都在家具、果樹、甚至家里的小轎車都要貼上“吉利”紅紙,以示吉祥。當(dāng)然,這些事情都由男人完成,女人不允動手。一切準(zhǔn)備好后,就等著大年三十開開心心過年了。

2、除夕做紅糖年糕 在海南許多市縣,都有除夕前做紅糖年糕風(fēng)俗,三亞也不例外,但三亞的紅糖年糕可以說是眾多年糕中的一絕。不僅做工精細(xì)、講究,味道也別具一格。 三亞紅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先把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水調(diào)勻,然后將細(xì)碎的紅糖拌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用力攪拌,直到混合物成為均勻的糊狀物。但三亞年糕最大的特點(diǎn)是攪拌時,還要摻入一些椰子粉末、花生等,然后將其放入鍋中蒸幾個小時。蒸好后的年糕非常有彈性,顏色是醬紅色的,吃起來口感像軟糖一樣,味道極好。

3、全家老少歡聚“守歲” 在三亞,過去,過年時無論手頭多么拮據(jù),臘月三十,許多人就是借錢借米也要?dú)㈦u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香蕉、桔子七大盤八大碗的擺在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祭祖先。祭祖儀式完畢后,小孩就高高興興地跑去放鞭炮。 千萬要記住的是,擺在八仙桌上的飯菜一定要涼后才拿下來,然后一家人再團(tuán)團(tuán)圓圓聚在一起吃除夕年夜飯。雞、鴨是免不了,但這還不算豐年,桌上還要少不了“三鮮”(鮮魚、鮮肉、鮮果)。 吃過除夕年夜飯后,男女老少洗完澡,換上新衣服“做年”,即送舊迎新之意。當(dāng)晚,全家人歡聚在一塊喝茶吃糖聊天“守歲”,一直守到午夜零時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還要在客廳里和所有的房間里都點(diǎn)上油燈,俗稱“發(fā)燈”,取“添丁發(fā)財”之意。從除夕晚上開始,不管白天黑夜,一直持續(xù)到大年初三天亮?xí)r分,這預(yù)示著來年吉祥平安,萬事亨通。

4、大年初一千萬別犯忌 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一大早,起來后要先喝一碗放兩顆紅棗的白糖茶,寓意甜甜美美、紅紅火火。然后在桌上擺上“三鮮”敬奉先人祖宗。而且大年初一這天禁忌也是最多的,所以,許多人一般不出門,呆在自己家里。首先是不能挑水,所以,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但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自來水了,就再也無此顧忌了。二是不能掃地,就算是爆竹紙、果殼紙屑灑遍地,也不能掃。如果掃掉了就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特別是千萬不能相罵、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見面道喜,互相恭賀發(fā)財,最忌諱的是講不吉利的話。 大年初三是“送窮鬼”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都清掃垃圾,意味著“窮去富來”。這天也是百姓常說的“赤口”,所以,這天一般不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即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雞、鴨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一般初一至初五不出門買菜。初二至初六可到本家族串門,給長輩或親戚或好友拜年,拜年的禮品,一般有柑桔或禮品中夾桔子葉,以表示大吉大利的祝福。

5、姑爺拜年須買鞭炮 在三亞,大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這一天,除非嫁到省外,沒辦法回來,否則丈夫必須陪妻子、孩子帶著禮品一起回娘家拜年。在所帶的禮品中,都很隨意,補(bǔ)品、小吃、特產(chǎn)等都可以,但千萬不能少了一件非有不可的禮物——鞭炮。 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岳父岳母得準(zhǔn)備豐盛的筵席宴。到外家門口后,女婿將鞭炮交給其他親屬,等鞭炮放完后才能進(jìn)門向老人和其他親屬拜年。有的人認(rèn)為,鞭炮燃放的時間越長,說明祝福越多,所以,許多女婿回娘家都會買很多鞭炮。 下午,女兒女婿走時,岳父岳母要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