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過年有哪些習俗,宜昌新年風俗整理

思而思學網(wǎng)

宜昌過年有哪些習俗,宜昌新年風俗整理

3.jpg

宜昌的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這一天,家家戶戶“打揚塵”,“塵”跟“陳”同音,也就是除舊迎新的意思,也俗稱“打堂廊”!臘月二十四就是小年。關(guān)于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老話說: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王子、大臣臘月二十五過,老百姓臘月二十四過。這一天,老百姓要燒香敬神了,還要煨湯吃肉。晚上還要在灶神面前供上一塊糯米糖或麥芽糖,封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上天向玉帝匯報時能講就講,能瞞就瞞。這一天還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所以以前的姑娘嫂子還要用紅綠剪成嫁衣壓在燈臺底下,為老鼠送上一份厚禮。也就從此日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著為過年的各方面緊張張羅。首先是要購買、備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戶還必磨粉,為包湯圓,取“團團圓圓”之意,吃了可以“高高興興”、“年年高”。其次是準備新衣、新帽、新鞋。人們一般也許一年中都穿舊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頭”的;再次是開始買春聯(lián)、買年畫、買“門神”。在這期間,丈夫要和妻子一起去岳父岳母家,送上錢物,俗稱辭年。

接下來,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了:“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魚肉;二十七年事畢;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桃花謝!

臘月三十,要貼對聯(lián)門神、貼福字、貼窗花。煮豬頭肉,還有凍魚,鹵香腸還有肉,做燒肉還有蒸菜等等,最熱鬧的要屬吃團圓飯了,正午十二點,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談。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吃飯的時候還要點上燈。當然,吃團圓飯也不會忘了已故的人,通常都會在桌子最上方(俗稱上席)擺上碗筷和酒杯,這擺放也是有講究的,筷子必須擱在碗上邊,表示已經(jīng)讓他們吃過了,然后把杯子里的酒倒在地上。在吃團圓飯之前,要放鞭炮,這時是要非常謹慎的,因為鞭炮放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來年的運氣。傍晚的時候還要給已故的人送燈,常常是晚輩帶上蠟燭,在他們墳前點燃,讓逝去的人也過年。晚上,要洗個大澡,預(yù)示著洗掉一年的晦氣,換上新衣服,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吃著年糕或是水餃,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吃餃子時,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人們一邊聊天一邊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家里的燈都必須亮著,一直到轉(zhuǎn)了鐘,才算完成了守歲。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小孩子們,這是小孩們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總算歡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

正月初一天一亮,馬上就要放鞭和炮竹,這就是接年!半開大門出門(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出外拜年了。拜年在宜昌也有很多講究,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親友;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商店復(fù)業(yè)接財神(很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寺廟燒頭炷香,祈求新年財源滾滾)。 初一到初三是不能倒垃圾,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后來演變?yōu)榧壹抑竺鏃l、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以免走了“財喜”。 一直要等到初六把這么多天積累的垃圾倒掉,這叫“送窮”。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jié)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yù)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十五月滿,正好合團團圓圓之意,是為大吉大利。但元宵之盛還在于“燈”,所以又名“燈節(jié)”。是日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日落后萬燈齊放,連片連城,紅光耀天。燈彩造型五花八門,有各色花燈,各種植物燈、動物燈、人物燈、故事燈等。

俗話說:"吃了兩頭大,各人尋頭路".正月十六后,歡慶的人們各自重歸各行業(yè).至此,春節(jié)的活動也就結(jié)束了。

宜昌關(guān)于過年好有很多歇后語:臘月下油面——有鹽(言)在先;三十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

過年在中國人的心里是看的蠻重要的,“有錢沒錢討個媳婦過年。”過年的方式盡管發(fā)生了變化,比如年飯到酒店吃,短信或上網(wǎng)拜年,外出自駕游等等,但追求團圓和“有余”的文化觀念卻一點也沒有變。一千多年來,我們的先輩已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他們長期的生產(chǎn)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各種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凝聚了先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們的樸實、勤儉的優(yōu)良品質(zhì)。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