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過年有哪些習俗,白城新年風俗整理

思而思學網(wǎng)

白城市過年春節(jié)習俗大全

12.jpg

▷▶臘月二十八

❤習俗:關(guān)于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根據(jù)漢族民間風俗傳統(tǒng)到了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fā)面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臘月二十九

❤習俗:在整個年節(jié)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jié)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 大年三十(除夕)

❤習俗: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和睦團圓。

▷▶大年初一

❤習俗: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相傳年獸害怕紅色,怕火光和爆炸聲,而且只有在大年初一才出沒,所以到了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貼春聯(lián)、貼窗花、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習俗。

▷▶大年初二

❤習俗: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習俗: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shù)。

▷▶大年初四

❤習俗: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nèi),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大年初五

❤習俗:農(nóng)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大年初六

❤習俗:大年初六為馬日,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

▷▶大年初七

❤習俗:正月初七為人節(jié),源于古神話:女媧開天辟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幾經(jīng)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大年初八

❤習俗:漢族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主這一年稻谷豐收,不好則年歉。一些商場或店鋪在今天開業(yè),主要是取“發(fā)”之意。愿生意興隆,四季發(fā)財。

▷▶大年初九

❤習俗:漢族民間認為農(nóng)歷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閩南與臺灣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jīng)禮拜。家家戶戶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此日待人處事皆講求和氣,不可冒犯天神。

▷▶大年初十

❤習俗:人們把石頭和豐收聯(lián)系在一起,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一天,漢族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過去在除夕于這些石器上貼春聯(lián)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正月十一

❤習俗: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漢族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習俗: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jié)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

❤習俗: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

❤習俗:漢族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圣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后來成為了拯救難產(chǎn)婦女的神仙。于是漢族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圣母”。

▷▶正月十五

❤習俗: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漢族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新春期間的節(jié)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jié)。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