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思而思學網

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是人們自發(fā)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常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一起來常州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常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1、竹馬(蔣塘馬燈舞)

蔣塘馬燈是流傳于江蘇溧陽市社渚鎮(zhèn)蔣塘一帶的傳統(tǒng)舞蹈。蔣塘馬燈始于明朝嘉靖年間。因蔣塘義軍首領虞順祭祀抗遼英烈楊家將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馬燈的習俗,傳承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時間。蔣塘馬燈又稱竹馬燈會,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馬祭祀,除了春節(jié),農歷十月初一是蔣塘馬燈的重大慶典活動,人們亦會跳起竹馬燈,以此緬懷英雄,表達良好的祝愿。蔣塘馬燈,用竹篾仿馬扎制,神形兼?zhèn),栩栩如生。十匹馬是神馬,配有神將、馬童、護衛(wèi)者、執(zhí)事人、旗鼓銃手等相應角色。十位神將身披戰(zhàn)袍、頭戴木雕儺面具,其余人等身著黃衣黃裳。頭馬為楊文廣;二馬是巴焦女將軍;三馬為俄皇萬歲;四馬交通大將軍;五馬觀音大士;六馬虞氏一品夫人;七馬黃道士;八馬魏化大將軍;九馬黑魁大將軍;十馬祠山大帝張渤。蔣塘馬燈表演,分上下兩場,場面壯觀。

2、金壇董永傳說

“董永傳說”的發(fā)源地在江蘇省金壇市直溪鎮(zhèn)境內的董永村。董永村位于金壇西北部,近靠道教圣地茅山。董永傳說故事在當地代代相傳,婦孺皆知,且文史上有據可查。在光緒版《金壇縣志》中,關于孝子董永和七仙女及其子鶴生的傳說內容有多處記載。在境內,其相關的遺存、遺跡和實物多達40多處(件)。金壇直溪鎮(zhèn)的董永村有一座董永廟,廟門有一石刻對聯(lián)——“賣身葬父垂孝德,天遣仙姬陌上迎”,概括了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的精華。該廟有前后兩進約70多平米,廟內墻壁上繪有“二十四孝圖”。在董永村的東面有一座方形跨河石橋,名叫“望仙橋”,傳說因董永攜子董鶴生于“七夕”在此橋上望迎生母而得名。此橋重建于乾隆年間,并有碑石刻文《望仙橋重建記》,詳細記載了董永與七仙女之事。

3、漢畫磚刻屏

漢畫是中國兩漢時期的藝術,是漢代藝術家以刀代筆在石面和磚面上留下的藝術珍品,所以也稱畫像石,畫像磚。漢畫是一種深沉雄強,粗狂豪放的藝術,其特有的古拙而質樸的美感是其他藝術形式中從未有過的,只有漢朝這個特定的時代才能產生這種獨特的藝術,所以漢畫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漢畫的內容涵蓋各個方面,有現(xiàn)實生活,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祥瑞迷信,天象動物,戰(zhàn)爭場面等等。其中車馬出行圖在各地漢畫中普遍出現(xiàn),其聲勢浩大的車馬行列在行進中跑動的姿態(tài)和跑動中形成的動勢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好像能聽到馬蹄聲和車輪滾動聲,體現(xiàn)出當時人們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至今看來仍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生活氣息,其中不少作品都達到同一歷史時期最高水平。

4、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

佛教音樂是佛教寺院在各種法事活動和節(jié)日慶典中使用的音樂。佛教約在東漢明帝年間傳入中國,來自印度與西域的佛教音樂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因吸納中國民間音樂的藝術因素而具有了獨特的面貌,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既含有中國的民族音樂曲調,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數民族的音樂曲調。佛教直接應用的音樂贊唄又稱“梵唄”,它以短偈形式贊頌佛與菩薩,有獨唱、齊唱、合唱等唱誦方式,唱誦時可用樂器伴奏。江蘇常州天寧寺為我國佛教禪宗著名道場,名列“禪宗四大叢林”之首。它始建于唐代貞觀、永徽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梵唄是佛教活動中贊頌佛與菩薩的一種唱誦式聲樂。南北朝以來,梵唄的音樂風格形成南北兩大派類型。常州為齊、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唄發(fā)祥之處。

5、焦尾琴

焦尾琴是一種古琴。古琴也稱七弦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的制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蔡邕的“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鐘”、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被人們譽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琴”。經過江蘇省、溧陽市多位有關專家多年的考證和調研,發(fā)現(xiàn)東漢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蔡邕竟在溧陽有著一段看似平淡其實并不平凡的人生插曲,那張與他詩文一樣流芳千古的焦尾琴正是在溧陽制作而成的。蔡邕系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在朝廷為官時受到陷害,后攜妻女“遠跡吳會,亡命江海,十二年矣”。在吳地長達十二年的避難歲月里,蔡邕一直隱居在溧陽觀山、黃山湖一帶,讀書、著作。據傳,蔡邕善彈琴,在溧陽,他教女兒蔡文姬彈琴。

6、常州糖醋小排制作技藝

常州糖醋小排制作技藝,常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糖醋小排骨是頗具常州地方特色的名菜,其制作技藝生成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上世紀初,糖醋小排骨就已成為常州馬復興面館的招牌菜。烹制常州糖醋小排骨的原料、配料主要有:豬肋骨仔排、紹興黃酒、番茄醬、蠔油、冰糖、香醋及適量雞湯。其烹制主要過程為:第一步切斬仔排,將精選肋骨仔排斬成小塊;第二步加醬油、黃酒拌和,將塊狀仔排置于容器中,加入適量醬油、黃酒攪拌;第三步燒、翻、撈、炸,將炒鍋中的塊狀仔排加油,燒至七成熟,用漏勺翻動,爾后撈起倒入油中,炸成金紅色,撈出待用;第四步拌料加湯,倒入適量油,旺火加熱,再加入少許蔥段、姜末,推入炸好的排骨,逐次放入黃酒、醬油、番茄醬、蠔油、冰糖、綿白糖及雞湯,燒至沸騰。

7、淹城的傳說

淹城的傳說,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春秋淹城遺址位于武進區(qū)湖塘鎮(zhèn)西隅,依據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fā)掘資料分析,淹城應為西周早期位于淮夷旁的奄族在被周成王征伐時,南遷江南后定居所留遺址,距今3000余年。其“三城三河”的建筑形制世界獨一,其體量適與《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記載吻合。遺址內出土珍貴文物千余件,包括4條獨木舟、20余件青銅器和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淹城傳說是流傳在淹城及周邊地區(qū)的民間故事,以淹城古遺址源遠流長的歷史為主線,以淹城古遺址的來歷、形制、景點、環(huán)境、人物、產品等為內容,展現(xiàn)淹城古遺址的奇、特、珍、美及其文化魅力。淹城傳說是由淹城先民創(chuàng)作、流傳而來,源于何時未有確切文字記載。

8、跳幡神

跳幡神流布于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zhèn)嵩里及周邊地區(qū)。據專家考證:嵩里跳幡神是一種融中原民間祭祀文化與江南農耕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傳統(tǒng)舞蹈,是我國3000多年來民間儺文化遺存的一種活態(tài)形式。元末明初,有一支湯姓族人因戰(zhàn)亂和災荒,從中原輾轉遷徙擇居嵩里,繁衍生息。他們帶來的中原儺文化與江南農耕土著宗教文化相融共處,于明朝萬歷年間,形成了傳統(tǒng)祭祀舞蹈----跳幡神。據清光緒五年編纂的《溧陽縣志》記載:“明代萬歷年間,嵩里普濟廟建于西北,供奉祠山真君,真君姓張名渤……二月初八誕辰走祀。而在西鄉(xiāng)一帶,真君出會,幡神起舞,常在五谷之年尾歲首。”嵩里村明代普濟廟遺址現(xiàn)存一石碑,上面可見“咚咚社日楓林渡,旌旗飄揚神鴉舞”的詩句字樣,由此生動揭示了當年瀨水河畔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幡神起舞的壯觀場景。

9、金壇封缸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

釀造酒俗稱“黃酒”,系以稻米、黍米、玉米等為原料,淘洗、蒸熟、淋凈后以白曲和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加入江曲、優(yōu)質水,發(fā)酵后釀成熟醪(濁酒),再經壓榨、潑清、沉濾等工序而最終制成。釀造酒色黃,清亮透明,香氣濃郁,入味醇和。釀造酒是我國傳統(tǒng)的酒種,營養(yǎng)成分豐富,具有通血脈、暖腸胃、潤皮膚、散濕氣、滋補強身等功效,尤為江南人民所喜愛。中國是釀造酒的發(fā)源地。浙江紹興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即能釀制黃酒,至今已有兩千四百年的歷史。金華地區(qū)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也出現(xiàn)了以糯米、白蓼曲釀制的白醪酒。釀造酒主要產于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其中以浙江省紹興市、金華市和江蘇省金壇市最為著名。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江蘇省的丹陽封缸酒、金壇封缸酒都是黃酒的高檔品種,其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的秦漢時代。

10、泓口絲弦

泓口絲弦,流布于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zhèn)泓口一帶,是江南水鄉(xiāng)古老的傳統(tǒng)音樂形式之一。泓口村地處溧城鎮(zhèn)西北近郊,屬水鄉(xiāng)圩區(qū),河網交織,水陸兩便,往來商賈、行人多在此休憩;村人們主業(yè)務農,兼事豆腐作坊,故有“泓口聲名著,絲弦油豆腐”之說。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泓口監(jiān)生王炳榮喜愛音樂,就收集當地民間藝人世代口傳心授的一種古老音樂,編成10個曲牌,在本村演練傳授,從而相習成風,以樂為尚,世代傳承,延續(xù)至今。泓口絲弦現(xiàn)存《雄鷹》、《春燕》、《落葉》、《昭君》、《花園》等六個曲牌,各自獨立成章,但演奏均按曲牌的順序而進行。樂器有笛、簫、笙、嗩吶、二胡、中胡、四胡、月琴、三弦、琵琶等,并配有一組小型打擊樂器。笛、二胡為主奏樂器,嗩吶只吹開頭和結尾,曲牌之間和部分曲牌中雜以鑼鼓間奏。

二、常州的簡介

常州,地處江蘇省南部、長三角腹地,東與無錫相鄰,西與南京、鎮(zhèn)江接壤,南與無錫、安徽宣城交界,與上海、南京兩大都市等距相望,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

【面積】總面積43.85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6.18萬公頃、水域面積7.33萬公頃;耕地面積14.82萬公頃。

【人口】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3.6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47萬人,城鎮(zhèn)化率達到73.3%。全市戶籍總人口385萬人,增長0.7%,其中男性188.8萬人,增長0.5 %;女性196.2萬人,增長0.9 %。戶籍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1.2‰。

【行政區(qū)劃】常州市轄5個市轄區(qū),代管1個縣級市,即金壇區(qū)、武進區(qū)、新北區(qū)、天寧區(qū)、鐘樓區(qū)、溧陽市。 市人民政府駐龍城大道1280號。

【地理】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平原水網地區(qū)高差2 米左右。西南部為天目山余脈,西部為茅山山脈, 北部為寧鎮(zhèn)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qū)。東瀕太湖,北襟長江,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西太湖、長蕩湖鑲嵌其間,形成河道縱橫、湖泊相連、江河相通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

【交通】常州水陸空交通條件十分便捷。京滬高鐵、滬寧城鐵、滬寧高速、寧杭高速、沿江高速、312 國道、京杭運河、國家一線口岸長江常州港等基礎設施環(huán)布城區(qū)四周;繞城高速、百里高架連接城區(qū)各板塊。民航國際機場成為全省第三個國際機場,相繼開通韓國、老撾、泰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國際航線航班,有通達北京、香港、臺北、廣州、深圳、成都、大連等20 多個城市的航線。

【歷史】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毗陵。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于1949年設市,F(xiàn)轄金壇、武進、新北、天寧、鐘樓5 區(qū),代管溧陽市1個縣級市,共有36個鎮(zhèn)、25個街道。

【旅游】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薈萃。風景名勝、歷史古跡有圩墩村新石器遺址、春秋淹城遺址、天寧寺、紅梅閣、文筆塔、北宋藤花舊館、蘇東坡艤舟亭、太平天國護王府遺址、瞿秋白紀念館、中華恐龍園、溧陽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金壇茅山風景區(qū)、動漫嬉戲谷主題公園、東方鹽湖城、華夏寶盛園等等。目前共有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qū)4家,其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1家;國家A級景區(qū)32家,其中5A級旅游區(qū)3家,4A級旅游區(qū)8家。

【名人】歷史名人有吳公子季札,《昭明文選》作者蕭統(tǒng),抗倭英雄唐荊川,"南田三絕"惲格(號南田),"常州三杰"瞿秋白、張?zhí)、惲代英,數學家華羅庚,實業(yè)家劉國鈞,書畫家劉海粟等。主要特產有蘿卜干、大麻糕、芝麻糖、溧陽風鵝、野山筍、溧陽水芹、南山板栗、長蕩湖螃蟹、常州梳篦、磚刻屏、景泰藍掐絲工藝畫、亂針繡、中國彩絨畫、留青竹刻、金壇刻紙。

三、常州傳統(tǒng)文化相關文章分享

徐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無錫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蘇州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南京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江蘇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上海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黑河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牡丹江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七臺河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佳木斯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附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