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與人為善”主題班會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人生態(tài)度;初步形成平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活動過程: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術思想的一條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其含意大致是: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是孔子仁愛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這個觀點雖歷數千年而不衰,直到現(xiàn)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種人際交往原則被我們所接納并廣泛應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動和實踐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1)“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內涵
【流行起外號】
你有過被人“捉弄”的經歷嗎?當時心里是什么滋味兒?
提示: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自己不喜歡的是能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當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自己喜歡的事就一定能夠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不能。你喜歡,不等于別人也喜歡,還是應當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想,否則真有可能好心做壞事。
(2)像對待自己那樣對待別人
【“掌上明珠”】
同學疏遠小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為小喬對他人漠不關心。
想得到別人的關照,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應當對他人也多多關照。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3)關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實質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管鮑之交”】
就“管鮑之交”談談你的看法。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們都能夠時時處處都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諒他人的難處,我們就能夠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贏得真摯的友誼。
把你經歷中得到別人諒解時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對換位思考的要求
【小蓉與母親的比較】
與失主調換角色,體驗失主的焦急情。
與父母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子女的關愛。
與老師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學生的期待。
與失學的同齡人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求知的渴望。
與危難中的求生者調換角色,體驗他們對生命的留念。
小蓉與母親二人做法不同,是因為母親進行了換位思考,而小蓉卻沒有。為什么“飽漢不知餓漢饑”,就在于別的肚皮填不飽,一般說來自己的肚皮是不會覺得餓的。自己沒有丟過錢包,所以體會不到丟錢包人的心情。
(3)以欣賞的態(tài)度待人
【欣賞別人】
讓我們在欣賞別人的同時,交流所獲得的積極而豐富的情感體驗。
提示: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tài)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
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在人際交往中,就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tài)度;同時,我們應設身處地為他著想,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