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親自去接老師【1】
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chǎn)巨商李嘉誠常常捐資助學。一次,他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并準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他又接到通知,國家經(jīng)貿部一位官員專程來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經(jīng)過考慮,李嘉誠先生安排了別人去接經(jīng)貿部官員,而自己還是去了火車站。由于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汕頭大學的老師知道后感動地說:“這件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李嘉誠先生對教育的誠心。他能舍命辦教育,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資辦學,不能沽名釣譽。李嘉誠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話題:“尊師重教”“表率”“做人與做事”
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2】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于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里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里,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后我上課不點名,愿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語堂,一位大師級語言大師。性格幽默、風趣,聽其談話,如沐春風,獲益多多。
話題:“春風化雨”“為師之道”
吉鴻昌 我是中國人【3】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yè)”。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2年,吉鴻昌回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zhàn)長城內外,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后不幸被敵人誘捕,就義前他寫下了正氣凜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分析:“我是中國人”,一聲驚天霹靂,一身錚錚鐵骨,嚇退了多少人,驚醒了多少人。不以國弱而恥辱,不因國破而逃亡,這既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又維護了個人的尊嚴。
話題:“做一個中國人”“中國,我愛你”“骨氣”
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4】
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一位10歲參加抗日兒童團、14歲參加共產(chǎn)黨的小姑娘。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里,為掩護革命同志轉移而被捕。她堅貞不屈,神情鎮(zhèn)定,從容地臥倒在敵人
的鍘刀下,英勇犧牲,年僅15歲。毛澤東親自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分析: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詞,但有誰敢說劉胡蘭弱小?因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軀里也裝著無限大的勇氣。
話題:“生命的價值”“追求”
孫中山的崇高信仰【5】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chǎn),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么?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zhí)著無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