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勛章廷·巴特爾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村)黨支部原書記。
他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離開“將軍家庭”,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改變牧民“靠天養(yǎng)畜”的習慣,并通過種植沙柳、楊柴、榆樹等,改善了草原生態(tài)。他帶領牧民探索產業(yè)脫貧之路,組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fā)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和旅游產業(yè),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從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獲得的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戶牧民。他在農牧民培訓基地當“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牧民宣講黨的惠牧政策、生態(tài)保護、科學養(yǎng)畜和理財知識,把自己幾十年鉆研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牧民。
曾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等稱號!捌咭粍渍隆鲍@得者。
七一勛章廷·巴特爾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
一滴水可以折射奪目的陽光,一位邊疆牧民可以反映我們這個英雄輩出的*。日前,“草原之子”廷·巴特爾獲得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的畫面刷爆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朋友圈,一次次激勵著我們,在心中燃起了濃濃的欽佩之情。他的一言一行一事,都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和崇高精神: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值得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崇敬與學習。
讀懂一言,“繼續(xù)當一個好牧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是怎樣堅定的信念,才能使他毅然放棄返回大城市的機會,留在了邊遠的邊疆草原,從“將軍之子”成為一名踏實肯干的牧民!袄^續(xù)當一個好牧民!”當向廷·巴特爾頒授“七一勛章”的光榮時刻,他發(fā)自內心地向如是表達決心。簡短的話語,卻反映出一顆強大而堅定執(zhí)著的心。這是感恩牧民群眾當年的溫暖,更是一名共產黨員要帶領牧民群眾保護生態(tài)、建設草原、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正如所強調,“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zhàn)愈勇,否則就會不戰(zhàn)自敗、不打自垮!比绱,我們就能夠讀懂“草原之子”簡潔的回答中所蘊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白他能夠戰(zhàn)勝種種困難的根本所在,才會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向獲得“七一勛章”的英雄們看齊,并緊緊追隨。
讀懂一行,“讓牧民過上好日子!”實干是為民之本。1976年入黨時,廷·巴特爾就許下“要用智慧和力量,讓身邊的農牧民早日過上好日子”的承諾。當選為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后,他通過建立集體“扶貧畜群”,發(fā)放給10戶貧困戶,并跟進技術指導,年底時使一多半兒人脫了貧。在他的帶領下,嘎查牧民逐漸實現(xiàn)全部脫貧致富,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嘎查也被評選為全國第二批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牧民對我的好,一定要報答!”他不僅這樣說的,更是用扶貧幫困、義務技術指導、無私捐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宗旨與使命。正如所要求的,要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如此,我們一定會像廷·巴特爾一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才能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讀懂一事,“讓草原綠起來!”拼搏是奉獻之梯。生活在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的廷·巴特爾,針對超載放牧加劇草原退化的實際,帶頭在自家牧場實行劃區(qū)輪牧,并探索總結了保護草原的“蹄腿理論”,第一個引導牧民減羊增牛!耙活^牛的收入能頂5只羊,而養(yǎng)一頭牛只有4條腿,5只羊卻有20只蹄子。養(yǎng)5只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超過一頭牛,所付出的辛苦也大得多!彼3_@樣勸導牧民群眾,并開辦了牧民大講堂,傳授經驗技術。這一帶頭示范的“小事”,他一堅持就是20多年,直到實現(xiàn)了生態(tài)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安菰俏覀兊拿,要讓草原綠起來!币幻|樸的牧民黨員,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了一個榜樣,讓我們懂得了*在邊疆草原如何用拼搏奉獻去詮釋對黨和人民無限的愛。正如所說,“樸實,就是英雄模范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有了如此厚重的樸實,就明白了“草原之子”到底為什么能夠埋頭苦干、攻堅克難,才會引導我們不忘初心,甘于奉獻。
偉大來自平凡,平凡孕育偉大。*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學習的榜樣就在那里,就在身邊,我們要崇尚先進、見賢思齊,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不懈的奮斗看齊追隨,一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砥礪奮進。
七一勛章廷·巴特爾先進事跡心得體會3
廷巴特爾,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黨,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扎根牧區(qū)、苦干實干的楷模,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區(qū)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tài)、發(fā)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shù)啬撩裆a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改革先鋒”等稱號。
6月29日上午,“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身著一襲藍色蒙古族長袍的,正是被稱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爾。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廷·巴特爾扎根牧區(qū),在近50年的時間里,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tài)、發(fā)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shù)啬撩裆a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廷·巴特爾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牧民”,無論獲得多少榮譽,這一點都不會改變,“這是我的職業(yè)榮耀”。
從19歲起,廷·巴特爾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那里是一片總面積達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處有著“黃色野馬”之稱的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紀80年代,針對薩如拉圖雅嘎查過牧、草場退化、土地沙化日益嚴重的問題,廷·巴特爾提出“圍封輪牧”。
1986年,廷·巴特爾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休養(yǎng)生息。第二年,300多畝草場打了九馬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親眼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qū)輪牧。
(一).七一勛章獲得者廷巴特爾事跡材料(兩篇)
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他針對當?shù)氐纳鷳B(tài)問題,提出了“蹄腿理論”,倡導牧民少養(yǎng)羊、多養(yǎng)牛,并引進西門塔爾優(yōu)質乳肉兼用牛與本地牛雜交,培育高產優(yōu)質母牛。嘎查黨支部扶持的20多戶貧困牧民現(xiàn)在已全部脫貧。
近50年的時間,廷·巴特爾扎根牧區(qū),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探索出既保護草原生態(tài)、又讓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態(tài)“從白色變回綠色”。同時,也將薩如拉圖雅這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