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有的生命是屬于今日或昨日的,有的生命則屬于明日的。生命無論是屬于昨日今日還是明日,他們都是有限的,短暫的。然而屬于明日的生命大約是向上的。
記不準(zhǔn)哪位哲人說過一句話:要想帶著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心態(tài)去過每一天,這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抬頭望望案頭的臺歷,心里便有了自問,有沒有人只為過去和現(xiàn)在而活著呢,當(dāng)然是有的,這些人多半比較散淡樂觀,安于現(xiàn)狀。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隨心的很,今日遠(yuǎn)比明日重要的多,擁有了今日,大約就不會是時間的奴隸了。為了主持好一個《與老年朋友聊天》的欄目,我交往了一批老年朋友,從中感悟到許多,從中領(lǐng)悟到許多。大多的老人隨著光陰從身邊無奈的悄然而去,生命是明日的特征就愈發(fā)明顯。我有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動筆的朋友,年逾七旬,仍保持著整潔的容貌,雪白而稀疏的頭發(fā)微絲不亂,那衣著總是新鮮的,得體的,當(dāng)他看到網(wǎng)絡(luò),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常常面對晚輩發(fā)出一個不斷重復(fù)的感嘆:年輕真好!只要留神,就會看到老人渾濁的目光里有淚花在閃動。也許是年齡的差異,我無法領(lǐng)悟老人此時的心境。但我會隱約而知:珍惜生命,渴望生機。老者的生命大約是屬于明日的。
先哲為什么說,帶著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心態(tài)去過每一天呢?我想,大概是說,光陰是有限的,生命更是有限的,而人一生的承載是很重的、要辦的事太多太多。倘若沒有這種生命的緊迫感,認(rèn)為生命的年輪是無限的,那么一生的收獲也許就是極微薄的,生命的長卷之中定會有段段的空白,這空白大約就是生命的遺憾及殘缺。只要我們持有了哲人那種心態(tài),即使失去了一些,那也是一種坦然。一些與我并過肩的同事或長者,他們都只爭朝夕著,為了家業(yè),為了事業(yè),他們在渴望的明日中便悄然遠(yuǎn)去了,他們盡管收獲頗豐,但仍懷戀著這個承載著心事的明日。也許因為身體的變故,我的生命也曾在一個光陰的單元里退化過。進手術(shù)室之前,朋友圍在床前,說著一些讓我開心的事,然而,我卻無力回應(yīng),或用力一個微笑,或用力一下點頭,這就算是交流了。生命經(jīng)歷了那次考驗后,我似乎清醒了許多,生命又定位于明日,開始寫點東西,且量日漸大起來。我在想,生命是有若干個明日組成的,究竟生命中有多少個明日,大約是無人斷然可知的,但明日日漸減少這卻是個已知的數(shù)字。
牛玉儒、焦裕祿他們的生命都是屬于明日的。因為病魔的侵?jǐn)_,他們正因得知明日不多,而從不敢把生命定格在今日,一分一秒的在做那造福于他人的大事和小事,他們把生命全部給了事業(yè),應(yīng)該是無愧的,然而他們也留下了人生的遺憾,由于沒有了明日,還有許多事要辦。回味人生,體味楷模,我們大約會有這樣的感慨,如果能擁有明日,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至少說明我們的生命力沒有太大的問題,靈魂是鮮活的,心態(tài)是向上的。我們?nèi)匀豢梢匀マk更多的事情。細(xì)細(xì)品味人生,明日也是一個很奢侈的概念。
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小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了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應(yīng)該把握住今日,把生命定位于明日。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結(jié)構(gòu)簡潔合理,是一篇成功的習(x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