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00字范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篇一:《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00]

龍應臺的大名早有聽說,最近的關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臺灣大學的演講,主旨大約是講和“人文素養(yǎng)”有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客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她也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多讀點“文哲史”方面的書;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講,也談中國夢,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國人不再有恐懼,而享有充分的自由。作為一個獨立學者和“馬政府”的前文化部長,我有理由相信龍應臺顯然是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yǎng)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帶有鮮明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的文化人。

讀到龍應臺,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大跌眼睛,這是一個霸氣的,有強烈批判主義的作者嗎?就像書的扉頁所介紹的那樣:“作為華人世界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著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這本書是龍應臺從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娓娓道來,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xiàn)出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仁愛,也再次讓我覺得不管一個外表再強悍的女漢子,作為母親,她也唯有柔軟。

這本書并不厚,或許是因為我尚沒有孩子的緣故,卻讀得比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達出來的含義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種畫面感,如嬰兒般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書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嬰兒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測,去想象。讀此書我似乎也有種在努力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從小多由奶奶帶大,母親也并非如龍應臺那般有文化,或因為兒時記憶斷線的緣故,我已記不起什么蝴蝶結,也想不起多少兒時的故事,還有什么洋娃娃,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依然健康快樂的長大,依然具有獨立人格,依然愛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龍應臺筆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從小接觸到三四種語言,可以聽一個有文化的媽媽講各種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態(tài)和媽媽對話。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這個媽媽既聰明嚴厲,又有一個母親柔情般的呵護,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內(nèi)的每位家長也都盡自己所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了我們。

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后依然免不了龍應臺對社會,家庭的思考,比如談到臺灣,她說到:“臺灣不能只靠錢,還要有內(nèi)涵,要有自己的世界觀,用中國人的觀點獨立地了解世界”。關于婚姻她也說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樣,只是人類在諸多制度中權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擇;婚姻幸福的另一面無可避免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的消減”。這些,她又如何對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去解釋?我最新的領悟是婚姻與家庭本無所謂完美,所謂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時,雙方能用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去溝通面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尋找共通點;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賞中讓彼此成長。如此生活的意義就是學會欣賞,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篇二:《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00]

第一次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寶寶只有幾個月大。那時我急需從各種育兒書,成長書中尋找知識、積累信心、增強力量,可是這本受很多人追捧的《孩子,你慢慢來》卻沒有給予我心靈的支撐,我覺得它溫馨但不夠強悍。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我突然比之前更加感動于書中生活的瞬間,也比之前更懂得孩子對于母親的意義,這些看似細微細碎細小的時刻,組成了孩子與母親的整個世界,就像湖水上的粼粼微光,閃閃發(fā)亮。對于母親來說,這些就是記憶中最珍貴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

在序篇《蝴蝶結》中有一個小孩子系蝴蝶結,那一句“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體貼的母性關懷溫暖心扉。而與之對比的是,因為交不起補習費而挨老師鞭子,最終帶著弟妹自殺的王愛蓮。開篇便用這樣的對比與警示引起思考,一個溫柔的世界對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單純又寬廣,孩子的善良令人動容,孩子的真實讓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讓人熱淚盈眶。學會說話的華安,觀察世界的華安,聽故事的華安,看小鳥的華安,說四種語言的華安,失落的華安……孩子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充滿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鮮,同時他們也展現(xiàn)給我們一個無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長大,直到她準備好獨自前行。

媽媽的世界溫柔又多情,她忍不住與孩子親吻,她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她有自己的事業(yè)理想?yún)s心甘情愿的放下,面對好友的詢問“你后悔嗎?”,她說:“還好。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彼袝r也心煩,但是看到亮晶晶的純真眼睛,她的心里無比柔軟。她思考三歲的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安慰孩子的失落,她有時也會像很多中國媽媽一樣要求孩子寫字規(guī)范,但是面對孩子的憤怒她又坦然接受。媽媽相信孩子的誠實,在意孩子的自尊心,面對偷東西的小孩沒有責罵。這些讓人禁不住思考,對孩子來說,媽媽的耐心與信任是多么重要。

我們常常在說,教育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好的教育給予孩子信心,壞的教育摧毀孩子的自尊。耐心的等待是大人能給予孩子的最溫柔的擁抱,而我們常常忘記這一點。我們催促孩子,因為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我們嘲笑孩子,因為他們做的不夠快不夠好;我們嫌孩子笨拙,完全忘記他們還只是孩子。無形當中,我們替孩子做了很多,而最終我們抱怨,你怎么什么都不會做。

生命很長,成長不易。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情景,外出的六個小時的媽媽回來了,她問:“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做了什么?”這小孩平靜地回答:“我想事情!眿寢屓套⌒査骸澳阆胧裁词虑?”“嗯??”小男孩莊重地回答:“我想,沒有媽媽,怎么辦!笨吹竭@里,心柔軟了,眼睛模糊了,在孩子的童年里,媽媽就像是天空,籠罩著一切,沒有媽媽該怎么辦?男孩平常地說出這句話,媽媽們看了卻心中激起千層浪。如果孩子這樣需要你,你是否愿意慢慢地陪伴他長大,讓他慢慢地向前走?

篇三:《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00]

關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樂學會之讀書,已經(jīng)分享了一篇讀后感,但是筆者后來發(fā)現(xiàn),此書的很多觀點中,不但是一位媽媽對孩子的期待與愛,更是融合了許多對于孩子的教育觀與教育方法,所以從今天開始,樂學會將此書分出七個觀點,與大家一起探討教育這個話題之一,關于孕期媽媽

書中,有一個篇章,是作者的一封信,寫給一位即將生產(chǎn)的準媽媽,信的內(nèi)容很短,也很簡單,但是卻談到了關于夫妻,母子,父子,婆媳,嬰兒養(yǎng)育,乃至中西方關于坐月子這件事的不同。

孩子是兩個人的事,這是我們很多爸爸媽媽,和準爸爸準媽媽的共同認識,那么生孩子這件事,是不是也屬于兩個人呢?當護士小姐為了那個即將成為母親的人,為了那個即將出生的小生命跑進跑出的時候,能且只能握著你的手,陪你度過這人生特殊時刻的人,只能是準爸爸,你的丈夫。作者說,這是夫妻真正同舟共濟的時刻,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時候了。兩個人,先共患難,痛苦之后,在享受喜悅。

有很多媽媽告訴我,她們在產(chǎn)房的時候,有些是自己不愿意讓丈夫進產(chǎn)房,有些是丈夫不愿意進產(chǎn)房,所以陪在她們身邊的不是媽媽,就是醫(yī)生護士,既然孩子是兩個人的事,那是不是也間接剝奪了準爸爸們那第一次的權利呢?至于后者,不論是什么原因,迷信也好,自我的承受能力也罷,當作為爸爸的你,第一次親手接觸孩子那個滑溜溜的身體時,是不是你對孩子的愛的開始,并且這種愛永無止境,只會越來越深。還有很多爸爸甚至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很難接受孩子這個活物的事實,如果你在他一出生的時候,親手抱過他,你,還會這么想嗎?

一個孩子的到來,除了帶來喜悅,同時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多第一次和煩惱,比如,第一次坐月子,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奶奶,當外婆等等。因為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經(jīng)驗不同,觀念也不同,加上客觀環(huán)境也在不斷地變化,對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是不一樣的,兩代人往往會為了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而產(chǎn)生“主權”問題,那么這個主權應該給誰?給媽媽?給爸爸?還是奶奶?

在中國,婆婆在家里的地位是比較尊貴的,即使是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因為中國男人,首先是兒子,之后才是別人的丈夫,最后才是孩子的爸爸,所以新生兒,往往屬于大家庭,不單純的屬于某個女人。我們生了孩子,不是為了革命,更不是為了宣誓你的主權,而是用來愛的,我們愛孩子,婆婆也愛孩子,因為那是她的孫子孫女啊,所以,這個世界上,所有關于愛的事,都是好事,都會好辦一點,是嗎?

準媽媽們,不管未來會怎么樣,等待你的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飄渺,請首先,享受好你的孕期生活,體驗一下那種期待新生命的美好,希望你們的寶寶在愛中成長,給你帶來忍不住的欣喜。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