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脈讀后感書評
我平時讀書,喜歡挑作者,喜歡挑書的封皮。
寒假里,閱讀組推薦了幾部書,我先上網搜了一下所有書目的介紹,打算選出自己比較喜歡的來讀。第一眼,我就看到了余秋雨的名字,毫不猶豫先搜尋了他的《中國文脈》,屏幕上,黑色的封皮,厚重典雅,配以一簇大紅的零星碎片在左下角,撩撥著我的心,所以當即拍下了這本書。這部書一共分三個部分:
一是中國文脈。余秋雨先生追溯到了我國古詩的源頭——《詩經》,還談到了諸子百家中的老莊孔孟,從體裁上來看還賞析了楚辭、秦碑、漢賦等;然后縱橫大唐詩文,點評南唐李煜,盛贊了宋代豪放詞風及愛國情懷。隨后,他論元雜劇、明清小說,最后來到近現代,回望了王國維、陳寅恪等學者。這一路寫來,就像一把梳子把中國雜亂的文學史按年代、體裁及歷史作用清晰地梳理開來,讓我的腦中的歷史文學知識立即呈立體狀。
二是筆墨歷史。作者縱覽歷史,回望過往,從甲骨金文,一直寫到清代和近代。寫了漢字之于其他語言的不同之處。它的書寫是一種集體人格程序,有風范和表情,不僅是集體的審美,更有韻致,推進了文化的美學品格。漢字千年,歷久彌堅,漢語魅力,當并不只遣詞達意,更須在用典引文、在修辭造境之上。
三是用了三個話題來說中國的上古時代,從猜測皇帝到感悟神話,然后寫殷墟甲骨,考古記事。余先生回溯了黃帝和炎帝的時代,他列舉了很多史家對于上古中國歷史的質疑,(m.mrnum.Com)認為華夏文明皆是外來,或者,認為上古根本不存在什么三皇五帝,都是后人的神話傳說。
以我的學識,讀起本書來覺得有些費勁,但卻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覺。我通過閱讀本書,把上大學時期學到的古代文學史回顧一遍,又親近了中國歷史。在品讀“中國文脈”的過程中,似乎能從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中聽到中國古人的呼吸,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體溫。循著這條脈絡,我感覺自己好像在探尋自己生命和文化的源頭。余秋雨先生說自己想通過梳理中國文化的脈絡來重塑人格,我想他做到了,對于我而言,我讀過他的這本書后就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像被一位高深的長者智者導引著,忘記了眼下的喧鬧與物欲,忘記了世俗的紛擾,只想徜徉于中國文化的洪流中,去感受、去思索、去探尋、去收獲,這不正是重塑自己人格嗎?想來,在當今社會中能讓人擺脫紛繁陸離的世界,精心潛讀的書籍真的不是很多呀!對于中國文字,我雖然每天都在教,但是它的演變、他的美、他的精髓我從未想過,讀了本書,我剎那間發(fā)現原來漢字竟然是一種藝術,感謝余秋雨先生帶我領略了一座如此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寶庫,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還可以把這座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也同我一樣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至于最后的一部分內容,我只做了了解性的閱讀,覺得他有很多歷史的專業(yè)知識,我有些看不懂。最受益的還是前兩個部分的內容。
網上評述《中國文脈》是“最好看的中國文學簡史”,我想這個評論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