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去的教師》有感---堅守自己的理想
在過去的歲月里,特別是近百年來,中國新式教育伴隨著國門開啟、民族自強和全球發(fā)展而一路走來。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中國最優(yōu)秀的一批知識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國”的歷史洪流中,承啟了世界教育的優(yōu)秀成果,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教育本土化的艱難實驗,譜寫了中國新式教育一時的輝煌。這無疑是當代中國教育守望的財富與指引的明燈。而《過去的教師》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走上工作崗位已有8年,總感覺作為一名現(xiàn)代教師,我們太忙了,感覺每天忙忙碌碌地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以應付一份又一份的考試測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初懷著崇高的教育理想步入課堂的我們,如今卻在教育崗位上漸漸迷失了自己,產(chǎn)生了對這個職業(yè)的倦怠感,甚至有時候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愛人向我介紹了這本書,閑暇之余翻開看看,漸漸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和觸動。這本書說的是半世紀以前,你老師的老師(叫“太老師”)或者是比他們更早的老師,他們是怎樣教書的,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的,他們是怎樣安身立命、治學、做人的,這本書匯集了季羨林、錢學森、蘇步青、汪曾祺、豐子愷等名人大家對自己學生時代以及恩師的回憶。透過這本書,看到了昔日教育者的風范,了解了過去教師的生活狀況,了解了他們的處世和治學之道。觀察他們,如同用一架天文望遠鏡,看天上的一顆顆星星,明亮而透徹,看了以后,我不禁想到:哦,將來我也許會同他們一樣,在學生的眼中閃閃發(fā)光。這本書讓我重溫了前輩教師的偉大人格,也解答了我在心中的很多疑惑,給了我很多啟迪,也讓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動力和方向。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感動:
一、感動于他們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對民族危亡所承擔的那份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
在抗戰(zhàn)時期,老師身處淪陷區(qū)中,和革命抗敵的后方完全隔絕,手無寸鐵的老學者,發(fā)奮以教導學生為職志。環(huán)境日漸惡劣,生活日漸艱難,老師和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先生著書、教書越發(fā)勤奮。陳老師曾語重心長地說:“從來敵人消滅一個民族,必從消滅它的民族歷史文化著手。中華民族不被消滅,也是抗敵根本措施之一。” (啟功先生在紀念陳垣老師誕辰100周年的一篇文章)
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雖然教育者們食不果腹,但他們卻能堅守理想,創(chuàng)造出教育奇跡,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從事的是一項救國利民,造福下一代的偉大事業(yè),他們是受到所有人尊重的教師。”這些“過去的教師”,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才能在戰(zhàn)火頻頻的歲月里培育出那么多祖國的棟梁之材。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教育才有希望。
二、感動于他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的那份堅守
以前的老師地位卑微,齊如山先生的《七十年前小學童》一文說到,那時候的教師,國家基本上是不聞不問,教師素質好壞全由家庭自主選擇,詩書門第請的教師素質相對高一些;農(nóng)工商業(yè)人家就只圖省錢,所聘教師素質之低令人咋舌了!文中描述的一出名曰《教學》的戲劇,把當時教書匠求職之艱難和農(nóng)家求師標準之低廉刻畫得尤為刻薄夸張。
“斯文不值錢,餓得眼發(fā)藍,有人成了館,便是救命仙!
過去的教師很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豐裕,他們的工資待遇也不如我們高,還要遇到戰(zhàn)亂、災荒、顛沛流離,而且上有老下有小,養(yǎng)一大家子的人,他們的日子同當時舊社會全中國的老百姓的日子一樣,都在收煎熬。”但是,從這一篇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活得很充實,很自得。因為他們心中有理想,有對教育的理想,他們不是把教育當做職業(yè)來做,而是當做事業(yè)來追求。
三、感動于他們嚴謹?shù)綐O致的精神
樓適夷先生回憶兒時對他影響深遠的幾位老師批改作業(yè)的細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這樣寫到:
“他用一套三疊不及一尺高的小屏風,三面遮住了燭光,免得妨礙我們的睡眠,繼續(xù)批改我們的作文。我們一覺睡到天亮,是起床的時候了,便坐起來穿衣服。撩開帳子,臨窗的桌上,紅燭依然點著,老先生的朱筆,仍在繼續(xù)地工作。
“老先生,你為什么還不睡覺呀?”
“這,這就完了,這就完了!
原來為了我們高年級的一堂作文課,他整整地熬了一個通宵。
汪曾琪先生也這樣回憶到他的老師:
他總是坐在三年級和四年級教室之間的一間小屋的桌上批改學生的作文,“判”大字。他判字極認真,不只是在字上用紅筆畫圈,遇有筆畫不正處,都用紅筆矯正。有“間架”不平衡的字,則于字旁另書此字示范。我是認真看周先生判的字而有所領會的。我的毛筆字稍具功力,是周先生砸下的基礎。
讀到這,我不禁被這位老師敬業(yè)、嚴謹?shù)木袼袆,反觀這個故事,我不禁為先師們踏踏實實、追求細節(jié)的精神所折服。
四、感動于他們以父母般的胸懷關愛著每一位學生
《過去的教師》的編者商友敬老師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教師的品格的高低,就在于他對學生的態(tài)度。為什么要做教師,就是基于對學生的愛,正如父母對待兒女一般。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無論這個學生是聰明的,還是愚鈍的;是好看的,還是丑的;是優(yōu)秀的,還是頑劣的,所以教師決不能偏愛,更不能歧視。只有付出了愛,你才能得到愛的回報。為師者,愛學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礎。書中的很多老師都是用愛來培養(yǎng)學生的。著名書法家、“國寶級”學者啟功先生也寫了一篇回憶其老師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曾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國寶”的陳垣先生傳授的一些為師之道,共有9條,如:
(1) 教一班中學生與在私塾屋里教幾個小孩不同,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要有一個樣子。人臉是對立的,但感情不可對立;
(2) 萬不可有偏愛、偏惡,萬不許譏誚學生;
(3) 以鼓勵夸獎為主。不好的學生,包括淘氣的或成績不好的,都要盡力找他們一小點好處,加以夸獎;
(4) 不要發(fā)脾氣。你發(fā)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壞的事件發(fā)生,又怎么發(fā)更大的脾氣?萬一發(fā)了脾氣之后無效,又怎么下場?先師們的這些教學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五、感動于他們超前的教育思想
書中介紹了一位圖畫教員的教學方式,放到今天仍十分值得借鑒:
“他教圖畫課,有一回拿一把茶壺來讓大家看,然后在黑板上畫個大圓圈,說這就是茶壺。大家都笑。他在圈上加畫蓋,下面改平作底,一邊加上嘴,另一邊加上把,果然像把茶壺。他說要學畫,先學看,畫什么東西先看出“輪廓”。
他講課很少講道理,講道理也像變魔術,講分辨光和影,要大家試。
他教自然課不拘守課本。有一回他把我們帶出校門到附近菜園去講十字花科植物,在學校大院子里開辟幾個小地,學生分成一些小組各自負責,于是天時氣象地理土壤植物動物和人類的一些知識都在勞動中上了課,又做、又問、又講!
反觀現(xiàn)在的課堂,我們的教學設備先進了、教學環(huán)境改善了、老師的待遇提高了,但似乎我們的教學方法落后了,課堂上,滿堂灌,一言談,學生的參與度很低,看了文章,讓我去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
六、感動于他們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錢學森在回憶中學生活時說:“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像現(xiàn)在(1981年)這樣受罪。放了學在學校里玩,不天黑不回家,不怕考試,不突擊考試,沒有考不上大學的,班里最好的學生考80分就行了。不死摳課本,提倡多看課外書。附中的選修課很多,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季羨林老先生從小“偷看閑書”。所謂的閑書,低級的有《彭公案》、《濟公傳》、《七俠五義》、《封神榜》等等,高級的諸如《紅樓夢》、《西游記》之類,這樣的閑書,他“看得數(shù)量極大,種類極多”,這跟他后來取得的成就有著極大的關系。季老就在文章中說到:“這樣的閑書,不但沒有害處,我還認為有好處,F(xiàn)在,對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同在別的方面一樣,管得太嚴,管得太多,管得過死,這不一定是正確的方法!惫适轮械南葞焸儯寣W生喜歡讀書、喜歡寫作。無論是研究當代文學的潘旭瀾教授、當代著名詩人邵燕祥還是著名詩學理論家謝冕,這些當代文學所謂泰斗級人物,在中學時代也許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超人的地方,甚至是在瘋玩或無學可念的情況下度過的這些大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讀書,正因為喜歡讀書,(5728338.com)他們心中才會有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我們的先輩無一例外的用自己廣博的知識和崇高的理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子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無一例外的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著莘莘學子將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傳承下去。
《過去的教師》真的值得我們一讀,特別是對教書工作有點倦怠的我來說,更是有很大的啟示。本書的序言的最后寫道:“希望今日年輕的老師,在繁忙的教務之暇,把這本書抽出來看上一篇兩篇。就像在歷史的大樹下納涼,有一點領悟、有一點警策、有一點會心、有一點激勵,這就夠了。當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說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弊鳛榻處煟覀兪紫葢撝雷约涸诋斀裆鐣奈恢,這樣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應該發(fā)揮什么作用,能夠發(fā)揮多大的作用,才能站在這里教書,真正做好教書育人這份工作。
如此種種,獲益匪淺。以文記之,當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