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錄取通知書發(fā)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

思而思學網(wǎng)

2015成都理工大學錄取通知書發(fā)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

1956年3月15日,國務院批準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lián)合發(fā)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勘探學院部分干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當年即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建校后陸續(xù)部分或成建制的遷入了原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體。1960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學校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

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并四川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學校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省屬重點大學。2010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協(xié)議。

學校位于成都市市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fā)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地質、能源、資源環(huán)境、管理、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yōu)勢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資格審批權,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高校。校本部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26700人,在校?粕2065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4938人。學,F(xiàn)有教職工3300余人,其中,有教授(級)228人,副教授(級)494人,國家和省級教學名師6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3人,*特聘教授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1個教育部“*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團隊。學校校園占地2745畝,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7億元。

學,F(xiàn)設16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和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75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yè)8個,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項目3個;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專業(yè)碩士學位招生領域),學科專業(yè)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藝等10大學科門類。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個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基地,現(xiàn)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與西南石油大學共建)、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和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學校積極參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油氣地質勘探、能源開發(fā)、大型水電、區(qū)域及城市環(huán)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地調計劃項目等,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1200余項,發(fā)表論文(著)2萬余篇(部),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三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四川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820余項(次)。2012年學校實到科技經費4.1億元。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10次獲得中宣部、團中央表彰。在大學生“挑戰(zhàn)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數(shù)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設計大賽”、“全國地質技能競賽”等國內外重大競賽中獲得國際獎13項、國家級和省級獎1500余項;在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得全國獎勵40余項(次),省級獎勵50余項(次);在全國、省市級各類大學生藝術專業(yè)比賽中獲得獎勵80余項(次)。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和澳大利亞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600余人次,開展了300余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型學術會議。

學,F(xiàn)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兩所獨立學院和多個聯(lián)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huán)境、建筑、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yè)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學校現(xiàn)有8個教學輔助單位。其中,學校擁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10萬余件,其中擁有國家級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大竹重慶魚”、“隆昌鐵隕石”等。博物館獲得包括區(qū)、市、省、國家所有級別的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學校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189萬冊,擁有數(shù)字資源數(shù)據(jù)庫40多個,電子圖書202萬冊,電子期刊2萬種。圖書館實行“藏、借、閱、咨一體化”的開放服務模式,實現(xiàn)了印刷型文獻與數(shù)字化信息的和諧統(tǒng)一,館內建有國土資源西南地區(qū)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學校文獻傳遞服務中心。學校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guī)范,是達到“科技事業(yè)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標準的四川高校檔案館。學校還主辦學術期刊6種,包括中國科技核心期刊4種、中文核心期刊3種。

學校以服務國家、行業(yè)、服務地方區(qū)域經濟為己任,為社會輸送了12.6萬余名畢業(yè)生,他們絕大部分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業(yè)務骨干,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專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有中國工程院第一個藏族院士、西藏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十七大代表多吉等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國土資源、勘察、地質、石油(能源)等行業(yè)的杰出人物。他們的出色業(yè)績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學理念和“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平臺上,全校上下正齊心協(xié)力、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努力建設優(yōu)勢特色顯著的高水平大學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