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四個扎扎實實心得體會

思而思學網(wǎng)

摘要:在青

海視察時提出了“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是新時期對我省改革發(fā)展事業(yè)提出的新要求。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個扎扎實實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1:四個扎扎實實心得體會】

清晨,彌漫在山間的薄霧如同一層神秘的面紗緩緩褪去,徐徐的秋風輕柔地吹拂著北山的每一寸肌膚,樹葉上那一滴滴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照耀下,歡快地眨著眼睛。遠遠望去,一片林海竟如湖面般波光粼粼。

和過去十年間的每一天一樣,9月29日早上不到8時,包玉海便騎上摩托車朝著自己負責的那片林場趕去。秋意漸濃,老包身上那件印著“北山林場天保員”字樣的工作服顯得有些單薄。“一會兒就到了,上山走走就熱了!”

果不其然,不到5分鐘,包玉海便把車停在了一處山坡下。陪他一同上山的,除了那本被寫的滿滿當當?shù)难采饺罩局,還有他的午飯——幾個饅頭、一包榨菜、一壺水。

“我當護林員有10年了,可到橋頭天保站才3年多,每天我都順著這條路上山巡護。”說話間,老包已沿著這條蜿蜒的山路大步向前,沒一會兒,便走出好遠一段距離。“他們都說護林員辛苦,但我不覺得。這上山、下山每天都得走6、7個小時,城里人想鍛煉都沒我這么好的條件!”說著老包便笑了起來。

說起巡山,包玉海說他和同事平時最注意的就是防火和防盜。每年除夕和清明,當附近村民出來掃墓時,他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一大早就提著水桶守在墓地邊上,萬一引起火災,能夠及時處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從當上了護林員,包玉海每年和家人團圓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更別提清明節(jié)去給已故的父親上個墳。說起這事兒,剛剛還健步如飛的老包停下了腳步,臉上有些愧疚。

付出就有回報。居住在他負責的那片區(qū)域內(nèi)的67戶村民上山掃墓,都學他拎著一桶水。按照村民陳生榮的話說,年年都簽安全責任書,月月都來宣傳安全知識,平時一見面還要叮囑一番,保護森林的意識早就種在了大家的心里。

和包玉海這個“老經(jīng)驗”不一樣,今年49歲的馬才郎吉是互助土族自治縣巴扎藏族鄉(xiāng)柏木峽村的貧困戶。經(jīng)過篩選,今年年初,她和其他的152人一起成了林場的生態(tài)扶貧護林員,一年干下來,能領到12000元的工資。提到自己的這份新工作,馬才郎吉顯得特別高興,她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記者,這份工作是政府對她們一家人

的照顧,她一定好好干下去。

“除了這153人之外,我們還把100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民納入到生態(tài)扶貧護林員范圍內(nèi),經(jīng)過培訓后,下個月就能正式上崗。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態(tài)扶貧工作就覆蓋了林場范圍內(nèi)480戶貧困戶的52%。”說話的人叫劉凱,是互助縣北山林場天然林資源保護辦公室主任。

在劉凱看來,說起林區(qū)的保護,就不得不提他們使用的三防智能管護系統(tǒng)。

“12個高清攝像頭覆蓋了林區(qū)內(nèi)人員分布集中,容易發(fā)生盜伐、火災的所有區(qū)域,此外還有一個無人機進行日常巡護,再加上幾百個護林員,現(xiàn)在林區(qū)的保護工作真正實現(xiàn)了人防加智防。”劉主任指著監(jiān)控室大屏幕上的監(jiān)控畫面笑著說:“我們這里已經(jīng)連續(xù)19年沒有發(fā)生過森林火災和大的偷砍濫伐及盜獵野生動物案件。”

采訪結(jié)束時,包玉海告訴記者,他過幾年就要退休了,可一想到要離開這片林場,就舍不得,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天不轉(zhuǎn)一圈,心里就不踏實。也許,從這個平凡的護林員身上,我們找到了北山林場取得今天這種成績的原因……

【篇2:四個扎扎實實心得體會】

誰說“南昆侖,北祁連,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誰說柴達木盆地僅僅只是礦藏的寶地?穿越滄海桑田的瀚海戈壁雖然沒有內(nèi)地擁擠的人群和繁華的街市,卻并不缺乏燦爛奪目的人文之脈和播撒下的“綠色印記”。

沿著古絲綢南路西行,翻過橡皮山,一個綠蔭蔽野的柴達木呈現(xiàn)在眼前。沿途望去,一株株駱駝草遍地叢生,雖然不顯眼,卻是那樣地強勁、蔥綠;一棵棵舒展著枝葉的白刺,猶如戈壁之蓮;披著一縷縷青絲的沙柳,向人們展示它婀娜的風姿……

清晨,驅(qū)車前往距離德令哈市80多公里的國家重點公益林泉水梁管護站。一路顛簸,管護站的房子在戈壁中尤其顯眼。

走進管護站,不大的小院里整齊地放著4輛摩托車,車收拾的非常干凈,能看出車的主人們都是“干練”之人。

管護站一共有三間小房,一間臥室,一間廚房加倉庫,還有一間客廳?蛷d里的陳設十分簡單,一個火爐已經(jīng)不燒了,兩張靠在一起的桌子和四把椅子,還有一個書柜和一個報刊夾,“看書就是我們的業(yè)余生活了”,蒙古族小伙吉日

格勒說。

泉水梁,因此地有幾口出水的泉眼而得名,離管護站最近的泉水有5公里左右,林站治安員們每天都會輪流去打水。“在這瀚海戈壁,真可以說是上天賜予這片土地上的汨汨清泉。”管護站治安員張世貴說。

開始一天的工作,吉日格勒要開始去梭梭林保護區(qū)里巡邏了。“這巡邏一圈大概要走個200多公里路程。”管護站吉日格勒說。

離管護站越來越遠,大大小小的“沙包”越來越多,梭梭、檉柳、沙拐棗,麻黃、白刺、枸杞等野生植物生長在這里,牢牢地將沙土抓住,不讓它“跑掉”。

德令哈市林業(yè)局信息員靳占才介紹,這些生長在保護區(qū)的野生植物大多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經(jīng)過長期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特殊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在自然保護及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守護好這片凈土,就是我們的責任”吉日格勒說。

如果說泉水梁管護站是海西守護生態(tài)的一個縮影,那么造綠就是海西州久久為功的一項任務了

進入州府德令哈市的315國道兩旁,花枝鮮媚、樹木繁翳,一棵棵新栽的青楊、旱柳、花灌木、檉柳等枝頭透滿了綠色,一個春意盎然的綠色長廊映入眼簾。

53歲的許永輝已經(jīng)在海西種樹超過了20年,他給記者粗略的算了一下,這20年來一共種活了近萬棵樹,許永輝介紹說,戈壁灘風大、土壤條件差,植樹難度大,在戈壁灘上植活一棵樹,比養(yǎng)一個娃還難,打井、開地、引水、栽樹,他們這些林業(yè)工人每天早出晚歸,但是看到大片的荒漠變樹林,心里很高興。

許永輝說;“以前德令哈地區(qū)風沙大,能阻止這些風沙的辦法也就只能是植樹了,只要植出更多的樹,德令哈的氣候就變好了,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也就越來越好了。”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像許永輝一樣的林業(yè)工人通過年復一年地在戈壁灘上栽樹,一些適合在柴達木生存的樹種——新疆楊、沙柳、沙棗樹茁壯成長,雖然它們不是很美,但它們就是適合在干旱的盆地里發(fā)芽、成活、播撒出片片綠色。而新的滴灌技術的成功實施,也使這些苗木的成活率創(chuàng)下了新高。

護綠與植綠相呼應,一條林業(yè)產(chǎn)業(yè)富民的生態(tài)文明之路也向前延伸。延伸出的紅、黑枸杞成為“哼哈二將”,既添綠色,又保生態(tài),還能為農(nóng)牧民賺錢

“枸杞增綠治沙又治窮,林下經(jīng)濟又延伸出了一系列致富新渠道”,海西州林業(yè)局副局長井建青說。

據(jù)介紹,今年以來,海西州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原則,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實,林業(yè)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落實各類生態(tài)工程項目40余個,落實投資5億元以上,涉及三北防護林、重點公益林、林業(yè)產(chǎn)業(yè)、封禁保護、自然保護區(qū)、森林撫育、城鎮(zhèn)綠化、防沙治沙、林業(yè)科技、祁連山生態(tài)保護等10個領域。到去年底,已完成造林82平方千米,封山育林

131平方千米,落實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護面積近13000平方千米,全州已種植枸杞達286平方千米。

如今,柴達木綠色印記的熱力足以令荒野和貧瘠熔化,漫步在柴達木盆地的各個城鎮(zhèn),街道兩旁煙柳弄影、碧桃灼灼,一棵棵新栽的樹木枝頭綠葉舒展,頑強地在戈壁荒灘上“靚”出了綠色的身影。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引領群眾生產(chǎn)生活潛移默化地顯現(xiàn)出新思維、新變化、新路徑。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