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經(jīng)歷了造山運(yùn)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fēng)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jié)構(gòu)。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黃山的古詩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描寫黃山的詩句(一)
1.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2.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3.樓臺新紫氣,云物舊黃山。??鄭谷《回鑾》
4.黃山遠(yuǎn)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溫庭筠《送李億東歸》
5.雨蒙蒙、風(fēng)渾渾。登黃山,出棲遲。??阮籍《大人先生傳》
6.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yīng)令》
7.黃山一夜雪,渭水瀉聲多。??張仲素《宮中樂五首》
8.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9.?馀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 ??元稹《南昌灘》
10.雞鳴發(fā)黃山,暝投?湖宿。??李白《宿?湖》
11.三十六峰圖畫,張素錦,列冰柱。??張可久《越調(diào)?霜角》
12.黃山過石柱,??上攢叢。??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13.指前峰半日行來到,這山不是小,洞天寬容我詩豪。??張可久《雙調(diào)?湘妃怨?武夷山中落》
14.錦水湔云浪,黃山掃地春。??李商隱《送從翁東川弘農(nóng)尚書幕》
15.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李頎《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16.黃山遮舞態(tài),黑水?dāng)喔杪暋???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17.翕習(xí)黃山下,紆徐清渭東。??沈?期《扈從出長安應(yīng)制》
18.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19.別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溫庭筠《送李億東歸》
20.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李白《秋浦歌?秋浦猿夜愁》
21.渭水明秦甸,黃山入漢宮。??王維《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觀禊飲應(yīng)制》
22.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
23.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貫休《送僧歸日本》
24.黃山聞鳳笛,清蹕侍龍媒。??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25.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李白《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jì)充泛舟赴華陰》
26.掩長楊而聯(lián)五柞,繞黃山而款牛首。??張衡《西京賦》
27.草變黃山曲,花飛清渭流。 ??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游好》
描寫黃山的古詩賞析(二)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dú)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shí)來,云車爾當(dāng)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古詩簡介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共計(jì)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繪了黃山奇異的景觀,表達(dá)了詩人對溫處士的離別之情。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飄然欲仙的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yuǎn)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dú)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岳,攀巖臨穴,經(jīng)歷艱險(xiǎn)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shí)我即來,你要準(zhǔn)備云霓車駕一起游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還會時(shí)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注釋
黃山:古稱黟山,唐改黃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寧四縣。
三十二蓮峰:王琦注:“諸書皆言黃山之峰三十有六,而白詩只言三十有二,蓋四峰唐以前未有名也!
菡萏:即荷花。王琦注:“謂黃山三十二峰,皆如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頂之開敷者,如芙蓉之已秀!
天目:山名,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上有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煉玉:指煉仙丹。
羽化:指成仙而去。黃山有煉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傳浮丘公煉丹于峰頂,經(jīng)八甲子,丹始成。
溫伯雪:名伯,字雪子!肚f子?田子方》載:孔子見溫伯雪子而不言,子路不解,孔子說:“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李白此處借其名以喻溫處士。獨(dú)往:謂離群而隱居。
丹砂井:黃山東峰下有朱砂湯泉,熱可點(diǎn)茗,春時(shí)即色微紅。
鳳吹:用仙人王子喬吹笙作鳳鳴事。
云車:仙人所乘。
陵陽:即陵陽山,在安徽涇縣西南。相傳為陵陽子明成仙處。
橋:指仙人橋,又名天橋、仙石橋,在煉丹臺,為黃山最險(xiǎn)之處。兩峰絕處,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筍接,接而不合,似續(xù)若斷,登者莫不嘆為奇絕。
賞析/鑒賞
黃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吳蓉峰、蓮花峰,均高聳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釋前兩句詩時(shí)說:“詩意則謂黃山三十二峰曲口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項(xiàng)之開放者,如關(guān)蓉之己秀。未嘗專指三峰而言也”
詩人自敘曾游黃山,描寫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遺蹤。黃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來,酌飲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氣爽體舒。自己來到黃山時(shí),有仙樂嗚奏,溫處士整理仙車相迎。以后我還會時(shí)常來訪問,踏著彩虹化成的石橋,拜訪溫處士。
詩人以豐宮的想像、生動的筆觸描繪出黃山壯麗多姿的景象;點(diǎn)出眾降、練玉處、丹沙井,使人獲得非常親切的美感。
詩人憑借他“伊者升絕頂”,游覽黃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據(jù)所送的朋友的“處士”身份及其歸居之地,馳騁想象和聯(lián)想,運(yùn)用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創(chuàng)作出了這篇具右浪漫主義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寫黃山,描寫它高峽、秀麗,是神仙修煉之地,為寫送溫處士歸山養(yǎng)真修造作為鋪墊。以下十四句從“送”字著筆,是全詩的主旨,中分?jǐn)?shù)層;先寫與溫處士相遇;次寫溫處士是游五岳歸來,歸休黃山白鵝舊居,并希望他在歸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寫同溫處士分手時(shí)道剔的話,想象他在途中的經(jīng)歷和將要見到的景象;最后兩句寫他日相訪,表達(dá)了詩人對溫處士的感情。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飄然欲仙的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