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辛棄疾閱讀答案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西江月是一個著名的詞牌名,以這個詞牌名寫詞的詩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辛棄疾,本文西江月辛棄疾閱讀答案,提供了豐富的閱讀題目以及答案和一些資料,大家可以參考~!

原文:
西江月
作者: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西江月辛棄疾拼音:
míng yuè bié zhī jīng què ,qīng fēng bàn yè míng chán 。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 ,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
qī bā gè xīng tiān wài ,liǎng sān diǎn yǔ shān qián 。
jiù shí máo diàn shè lín biān ,lù zhuǎn xī qiáo hū jiàn 。

西江月辛棄疾閱讀答案:
1.關(guān)于這首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的辛棄疾。
B.“西江月”是詞的題目。
C.“驚”和“鳴”不是分別寫“鵲”和“蟬”的,而是說“鵲”、“蟬”、“驚”、“鳴”。
D.“見,讀jiàn,見到的意思。
2。詞中以“_____________”寫烏云密布,這樣寫的好處是增加畫面的美感。
3。從全詞看,是生機勃勃的農(nóng)村風(fēng)光和令人喜悅的_____________,喚起了詞人辛棄疾的愉快心境。
4.詞的上片寫了哪些夏夜特有的聲音?寫這些聲音有何作用?
5.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6.詞的上下片各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7.“路轉(zhuǎn)溪頭忽見”透露了一種怎樣的心情?
8.“明月別枝驚鵲”為精妙的寫景名句,請體會其妙處。
9.全詞描寫了江南農(nóng)村______(時令和時間)的景色,抒發(fā)了詞人_______的心情。
10.詞中寫到“稻花香里說豐年”,你認為是誰在說豐年呢?(至少答出兩種說法)
11.(08年青海)關(guān)于這首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的辛棄疾。
B.“西江月”是詞的題目。
C.“見”,讀jiàn,見到的意思。
D.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和對農(nóng)村豐收的喜悅之情。
12.這首詞的上闋從_____、聽覺和______方面寫夏夜的山村風(fēng)光。
13.詞的上片寫了哪些夏夜特有的聲音?寫這些聲音有何作用?
14.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15.這首詞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意境和氛圍?
16.“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忽見”的是什么?是溪橋嗎?并就此簡要談一談詩歌在用語上的特點。
17.上闋寫____景物,通過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聲等景物,組成一幅農(nóng)村仲夏月夜圖。
18.詞的前兩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19.這首詞,上闋寫農(nóng)村夏夜,月白風(fēng)清,陣陣稻香,處處蛙聲,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________。
答案:
1.C
2.七八個星天外
3.豐收景象
4.第一問:蟬鳴、鵲啼、蛙叫、人聲。第二問:一方面渲染了歡樂的氣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xiàn)了夏夜的寂靜。(3分)
5.示例: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點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dāng)年曾經(jīng)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的心里是何等的高興呀!
6.上片寫夏夜所見之景,及對豐收的憧憬。下片寫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轉(zhuǎn)的情形。
7.驚喜之情。
8.月亮落下,離別了樹梢,驚動了樹上的鳥鵲。描寫細膩,以動這寫靜,突出了山林的幽靜。
9.夏夜 閑適(淡泊、喜悅、欣喜、怡然自得)
10.鄉(xiāng)村納涼的人們(村民);詞人(作者)與同伴;夜行人;蛙兒們
11.D
12.視覺 觸覺
13.蟬鳴、鵲啼、蛙叫、人聲。第二問:一方面渲染了歡樂的氣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xiàn)了夏夜的寂靜。
14.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dāng)年曾經(jīng)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的心里是何等的高興呀!
15. 這首詞記詩人一次夜晚在鄉(xiāng)村行路中所見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熱鬧歡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16.“忽見”的是“舊時茅店”。“舊時茅店”在“忽見”之前,更顯夜行人的驚喜之情。詩歌用語有一定的跳躍性,為了情感表達、音節(jié)韻律等的需要,常運用顛倒詞序等方式,以達到獨特的效果。
17.夏夜 驚鵲 清風(fēng) 鳴蟬
18.聽覺 嗅覺
19.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回路轉(zhuǎn),茅店忽現(xiàn)。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辛棄疾翻譯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zhuǎn),曾經(jīng)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xiàn)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辛棄疾字詞解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③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④鳴蟬:蟬叫聲。
⑤舊時:往日。
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⑧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西江月辛棄疾中心思想: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西江月辛棄疾背景: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fēng),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fù)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同情民間疾苦,這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

西江月辛棄疾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也是農(nóng)田水利較好的地區(qū)。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jīng)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fēng)景的詞,現(xiàn)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dāng)時當(dāng)?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詩人資料: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xiàn)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著名詞作《水調(diào)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由于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