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養(yǎng)生論 原文_嵇康養(yǎng)生論 譯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嵇康養(yǎng)生論 原文,養(yǎng)生論是嵇康眾多作品中比較特別的作品,這篇作品不是談文學談思想,而是與后人談養(yǎng)身,談修心養(yǎng)性,也算是開創(chuàng)了早起養(yǎng)生的先河,下面是關(guān)于養(yǎng)生論的原文和譯文,一起來看看吧!


嵇康養(yǎng)生論 原文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yǎng)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馀歲,下可數(shù)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

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

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nèi)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fā)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fā)沖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爛,必一溉者后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

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

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也。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不知區(qū)種可百馀斛。田種一也,至於樹養(yǎng)不同,則功收相懸。

謂商無十倍之價,農(nóng)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魚不養(yǎng),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

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

故神農(nóng)曰“上藥養(yǎng)命,中藥養(yǎng)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yǎng)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
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內(nèi)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jié),以生百。缓蒙痪,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中道夭於眾難。

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

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

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yǎng)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

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

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

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

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shù)十年之后,又恐兩失,

內(nèi)懷猶豫,心戰(zhàn)於內(nèi),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覺耳。

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涂,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yè),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shù)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一能成也。善養(yǎng)生者則不然矣。
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yǎng)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

然后蒸以靈芝,潤以醴泉,?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恕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嵇康養(yǎng)生論 譯文
世上有人認?神仙可以通過學習變成,不死可以經(jīng)過努力實現(xiàn)。有人說:高壽至多一百二十歲,古今相同,超過這個壽限以上,沒有不是虛假的。這兩種說法都不符合實情。愿試以粗略地論述這個問題。
神仙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是古代書籍里記載的,前代史書中傳說的,都明白地論述了神仙之事,神仙存在是必定的了。似乎他們獨受異常之氣,稟承天然,并非是久學所能實現(xiàn)的。至于導氣養(yǎng)性得當,用來達到性命的極限,長則獲一千多歲,短則大約數(shù)百歲,是可以有的。但是世人都不精于導氣養(yǎng)性之術(shù),所以沒有什麼人能達到這樣的壽限。
憑什麼證明這一點呢?通過服藥來發(fā)汗,有時不能得汗;這羞愧之情一旦聚集,便大汗淋漓。整個早晨不食,就昏昏沈沈地想睡;而心懷深憂,便直至天亮也不合眼。梳子用來理鬢,厚酒可以使面?紅熱,只是得到這樣的結(jié)果;而勇士之怒,其怒容所見大不相同,竟至頭發(fā)堅立頂起帽子。從這些方面說來,精神對于形體,好比國家有君王一般。精神在內(nèi)部躁亂不安,形體就會在外部遭到損害,好象國君在上位昏庸,國中之人使會在下面作亂一樣。
在商湯大旱之年種植莊稼,偏受過一回灌溉的莊稼,雖然最終難免枯死,但必然遲些時日枯萎。既然這樣,那末灌溉一次的益處實在不可輕視啊。然而世人常說發(fā)怒一回不會侵害生機,悲哀一次不能傷及身體,使輕率而放縱,這好比不明灌溉一次的益處,卻期望由枯萎的禾苗結(jié)出茁壯的稻谷一般。所以有才德的人懂得形體依賴精神而形成,精神憑籍形體而存在,領(lǐng)悟生機的容易喪失,明曉一過的危害。所以陶冶性情用來保養(yǎng)精神,安定心志用來健全形體,愛憎憂喜等情感不存于心,清靜淡泊,沒有任何貪戀,從而使體和氣平;又施行呼吸吐納的養(yǎng)生方法,服食丹藥,調(diào)養(yǎng)身體,使形體與精神互相結(jié)合,表里完全貫通。
田種法,一畝收得十斛,就稱它良田,這是社會上的一般看法。不知區(qū)種一畝可收一百多斛。田地、種子相同,由于種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功效就相差很遠。說商人不能獲取十倍的利息,農(nóng)夫沒有獲取百斛的希望,這是墨守常規(guī)而不知變通的看法啊。
多吃豆令人身重,過食榆使人嗜睡,合歡可以叫人消除仇怒,萱草能夠讓人忘掉憂愁,這是愚蠢之人和聰明之人共同知道的常識。葷辛的大蒜傷害視力,有毒的河豚不養(yǎng)身體,這也是一般的人都懂得的道理。身凡居頭部會逐漸變黑,雄麝食柏藥能?生麝香,居住在山區(qū)頸部容易生癭,生活在晉地牙齒常會發(fā)黃。從這些事例推而論之,凡是所食之物,其氣皆能熏陶情志,染變形體,沒有什麼不相合的。難道只是多食豆使身體重滯而不能輕捷,多食蒜使眼睛傷害而不能使它明亮,多食棗使牙齒變黃而不能堅固,多食柏藥而使雄麝?生香氣而不能發(fā)出腥味嗎?
所以神農(nóng)氏說:“上品藥延年益壽,中品藥調(diào)理情志”的話,實在懂得性命的道理,并通曉保養(yǎng)啊。但是一般人不明這一點,只看到五谷的作用,雙目被外界之物迷惑,只沉這在歌舞女色之中,雨耳?淫邪之聲充斥,厚味煎熬他們的臟腑,酒漿腐蝕他們的腸胃,香氣朽爛他們的骨髓,喜怒擾亂他們的正氣,思慮消耗他們的精神,哀樂禍害他們的純和之性。以藐小單薄的軀體,卻受到多方的攻伐;以容易耗竭的身子,卻遭致內(nèi)外的夾擊。人身并非木石,怎麼能夠久長呢?
那些過于自用的人,飲食不能節(jié)制,就發(fā)生各種疾;貪戀女色不知厭倦,就導致精力衰竭;風寒邪氣侵襲,各種毒物傷害,中途死在這些災難之下。世人都知道并給以嘲笑、哀憐,說她們不善于養(yǎng)生。至于養(yǎng)生失當,對于致病的跡象疏忽,這些跡象累積就形成損傷,多次損傷便導致衰弱,由衰弱而發(fā)白,由發(fā)白而疲極,由疲極而死亡,竟迷迷糊糊地不明衰亡之因。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認?這些是自然現(xiàn)象。即使稍微醒悟,也都在得病時嘆息悔恨,卻不知在病患未有征兆時小心地防范各種危險。這好比齊桓侯身染致命的疾患;卻譴責扁鵲的先見之明,把感覺病痛的時候,作?患病之初啊。病害在剛露征兆時已經(jīng)形成,卻在其顯著時方才救治,所以有毫無功效的治療;奔競于常人之間,所以只能達到一般的壽限。全面觀察人間,沒有不都是這樣的。一般人喜用多數(shù)人的情況來證實自己的看法,用與常人相同的壽限來安慰自己,認?天地間的事理,完全在這里了。有些人即使聽說養(yǎng)生之事,卻以一孔之見判斷,說它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其次,有些人猶豫不決,雖然稍微庶慕養(yǎng)生的精妙,但是不知道它的道理;又其次,有些人盡力服食丹藥,一年半載以后,用力辛勤卻未獲效驗,志意已經(jīng)衰退,半途而廢。有的人補益身體好象田間小溝的的涓涓細流,而消耗正氣卻如海水歸處的奔騰洪流,還想坐待明顯的報答;有的人強抑感情隱忍欲望,舍棄宏愿。而食色的嗜好常在耳目之前,養(yǎng)生的功效卻在數(shù)十年之后,又擔心兩者都要失去,心中猶豫不決,思想交爭于內(nèi),物欲引誘于外,食色嗜好與養(yǎng)生功效互相排擠,象這樣必然又導致失敗。
養(yǎng)生的道理精微深奧,可以從事理上推知它,難以用眼睛來識別它。譬如枕木、樟木生長到七年,然后方可分別,F(xiàn)在以急于求成之心,跨入清心寡欲之路,意圖速成卻收效緩慢,希望切近卻應和遙遠,所以不能堅持到底。
?多的人既由于不明養(yǎng)生的功效就不探索,而探索的人因?不能專心就失去功業(yè),偏執(zhí)一端的人因?不全面施行養(yǎng)生方法就不獲成效,追求技藝的人因?小道就自行沉迷。所有這幾種人,要速成長壽,萬人中沒有一人能成功。
善于養(yǎng)生的人就不是這樣,心地清凈虛無,精神專注通暢,減少私情欲望。知道名利地位傷害精神,所以忽略不求,并非在思想上貪求而在行動中強行克制;認識厚味危及生機,所以棄置不顧,并非內(nèi)心貪戀然后抑制。名位厚味因能使心受害就不留存于心,精神氣魄因淳樸恬靜而特別飽滿。胸懷坦蕩沒有憂愁,心地寧靜沒有思慮。又用純一之理約束自己,用和協(xié)之氣調(diào)養(yǎng)自己,和之氣和純一之理逐日增加,最終達到安定境界。然后用靈芝重蒸,用甘泉滋潤,用朝陽沐浴,用音樂安神,無所作?,自有所得,身體輕健,心境沈靜,忘掉物質(zhì)的歡樂然后愉悅常足,擺脫形體的勞累然后身體長存。象這樣堅持下去,幾乎可同羨門、王喬比較年壽短長,怎麼說沒有這種可能性呢!


嵇康個人資料:
嵇康(224年-263年,一說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zhèn))人,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39歲。嵇康的主要成就在于,身后留下了許多文學作品,不僅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fā)。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屬性,后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于多元化。


嵇康最有名的詩:《廣陵散》,《養(yǎng)生論》


《廣陵散》介紹: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為井里(聶政故鄉(xiāng))、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時的《聶政刺韓王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為完整,是今日經(jīng)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養(yǎng)生論》介紹:
養(yǎng)生論文名。三國·嵇康作。本文是我國古代養(yǎng)生論著中較早的名篇。本文論述了養(yǎng)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主張形神共養(yǎng),尤重養(yǎng)神;提出養(yǎng)生應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以防患于未然;要求養(yǎng)生須持之以恒,通達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體養(yǎng)生途徑。文章論述透徹,富有文采。現(xiàn)存《嵇中散集》、《昭明文選》等書中。

嵇康養(yǎng)生論 原文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經(jīng)典、不同類型的詩句盡在:!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nèi)容每天推送!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