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思而思學網(wǎng)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這是李白在客居異鄉(xiāng)時,在半夜里因笛聲而寫的一首相思詩。本文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由快車教育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導讀:
這是一篇名作,詩中時間為半夜,而詩人并未睡著,因此一聲傳來的笛聲引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而當時的作者正客居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洛城。其原文如下: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字詞解釋:
⑴洛城:今河南洛陽。
⑵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⑶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⑷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⑸聞:聽;聽見。
⑹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diào)名,內(nèi)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剛分開管理發(fā)過來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甫《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皆言《折楊柳》曲也。”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⑺故園:指故鄉(xiāng),家鄉(xiāng)。
翻譯: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fā)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xiāng)的《折楊柳》之曲,哪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會因此而生呢?詩人在客居洛陽的一個夜晚,聽到笛子吹奏《折楊柳》曲調(diào)。“暗”中飛出的笛聲,卻不期打動了春風里的聽眾——此時此地聽到這支曲子,誰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呢?
背景:
這首詩是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于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diào)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中心思想:
該詩抒發(fā)了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詩的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
賞析:
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guān)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tài),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心切。
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于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墩蹢盍非鷤x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jù)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xiāng)思。一般說,久居他鄉(xiāng)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xiāng)。在春秋季節(jié),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墩哿窞槿婞c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diào)“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jié)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xiāng)之切。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于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shù)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shù)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這篇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zhuǎn)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快車教育!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