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民,定格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是有著淳厚的民情和樸素的民風(fēng),書本之內(nèi)的表現(xiàn)和渲染縱然可以展示農(nóng)民的這種情感滋養(yǎng),然而不能盡顯于書本。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的大地上,還有很多很多貧困的山區(qū)人民在緊鎖眉頭,耕耘著什么,希冀著什么;還有很多很多貧困的求學(xué)兒女在睜大眼睛,渴望著什么,追求著什么。這些,在我們的象牙塔里怎么能夠體會得深刻?邁出大學(xué)校園,一步一步走近他們,走進田園巷陌,山村石路,走近貼近一顆顆樸實的心,一個個真實的面孔,去感受他們的淳樸情懷,和不斷耕耘不斷收獲的艱辛與喜悅,體悟生活與希望的故事……才能夠真正定位自己,鍛煉自己,將自己深深植根于祖國寬廣遼闊的沃土,服務(wù)于民,解民所需。
這次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只進行了一個星期(不包括前期準備和后期整理的工作),但在我心里已經(jīng)是影響深不可滅。在與農(nóng)民朋友們的接觸與交流中所接收的信息和受到的感染、體會體驗,在從貧困學(xué)生感人的故事和貧窮的家境、可憐的遭遇中所得到的深刻啟發(fā)和教育,是我在平時的生活接收的信息中無法切身體會到的。絕對不虛此行!
一個星期忙碌的活動的影像未曾淡去,在一點一滴的回憶中,在一天一天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感受的積累中,感覺這個社會實踐的角色似乎越來越重要。努力過,經(jīng)歷過,感受過,深思過,感慨過,才增加了這影像的炫彩和美麗。
活動期間,我們一行8人在遵義市團委、綏陽縣蒲場鎮(zhèn)政府以及各村委會的支持與幫助下,先后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毛澤東遺物展覽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陳列室等革命教育基地,以及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四在農(nóng)家”示范村——婁山關(guān)金種村,走訪和調(diào)查了遵義市綏陽縣蒲場鎮(zhèn)朝陽小學(xué)、大橋小學(xué)、大橋村、濡溪村、大溪南山核桃村、大溪南山青杠村、大溪南山上寨村、大溪南山村七家院、大溪南山下寨組等多個小學(xué)和村落。一路奔波在燥熱的天氣里,赤熱的心與火紅的太陽融為一體,每天都在辛苦勞累與認真感慨之中裝飾自己的身心。而今提筆所寫,頭腦中所呈現(xiàn),以及心中所感,宛如昨日之事,印象深刻。
革命教育基地的一景一物,每段故事,每句贊譽,都在傳達著“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的這個在人們心中長久存在而今更為鮮明的神圣意念,又仿佛在告誡我們這些生活在*新氣象的21世紀的們——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那些昂首向前的雕塑群體,那些響徹耳際的錚錚誓言,那些在死亡邊緣、槍口之下、親人心頭的英雄故事和人物,已深入我心,讓人心情波瀾起伏,久久不復(fù)平靜。
貧窮的山村依舊被“貧窮”兩個字所羈絆而未能發(fā)展,而生活在貧窮的淫威之下的人們何嘗不期盼生活可以過得好些,這一個“好”又是多么的簡單卻又難以實現(xiàn)!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并不是書本上為了夸張描述才有的形容詞,它們是震撼人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