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全球”“大中華”……打著這類旗號的各種競賽活動,近年來在基礎教育領域并不少見,頗能博取一些家長和學生的眼球。但他們并不知道,有些乍一看很高端、大氣的活動,其實是未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違規(guī)舉辦的,是“山寨社團”“離岸社團”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yè)操作。對此,教育部近日專門發(fā)文,要求清理規(guī)范基礎教育領域競賽掛牌命名表彰活動。
給一項活動冠以唬人的名頭,是社會上流行的營銷手段,也是當下社會浮躁風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這種浮躁之氣也侵染到了教育領域。以魚龍混雜的各類掛牌命名表彰競賽活動為例,不少家長和學生趨之若鶩,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那份“虛”的榮譽,而是看重那份“實”的效果??可以拿來當作進入一些知名中小學的敲門磚。眾所周知,在不少家長和學生眼中,只要能跟升學、考試掛上鉤,那就是“香餑餑”,前些年備受追捧、亂象叢生的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也是典型。近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有媒體報道稱,一些中學生得知消息后,馬上停止了體育訓練,轉(zhuǎn)而惡補文化課。其心態(tài)之浮躁,行為之功利,可見一斑。
日前,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處理了該市某中學在職教師違規(guī)辦班補課問題,并將5名教師及所在學校,在全市教育系統(tǒng)通報。對于這類新聞,不少人早已見怪不怪。不難發(fā)現(xiàn),個別教師違規(guī)有償補課,部分家長背后推波助瀾,大量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亂象背后,同樣是浮躁心態(tài)在作怪。而這種心態(tài)的泛濫,有時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比如,為破解“三點半難題”,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推出了課后服務,包括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等。但在一些學校,課后服務卻變了味,演變?yōu)檎n后集體補課、奧數(shù)培訓等,有的甚至以開展課后服務為名,將學校資源提供給社會培訓機構(gòu)牟利。
浮躁之氣從何而來?它絕非教育領域獨有的現(xiàn)象,而是較為普遍的社會風氣侵染到教育領域的結(jié)果,也是當下較為激烈的社會競爭氛圍在教育領域的反映。在一些人眼中,浮躁之氣算不得什么大問題。其他領域暫且不論,但在教育領域,浮躁之氣的危害絕不容小覷:很多時候,正是浮躁導致了功利,功利帶來跟風,跟風誘發(fā)焦慮,焦慮進一步滋生浮躁,這正是當下不少家長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精神怪圈。
今年的全國兩會,“減負”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將成為政府下大力氣解決的重點問題。兩會期間,“減負”也成為關注度最高的教育議題之一。不少代表委員發(fā)表真知灼見,就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達成高度共識。近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密度出臺各類措施,打出了一套“減負”組合拳,受到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和歡迎。但與此同時,輿論場中也傳出了諸如“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之類的雜音、怪論。為何部分家長如此浮躁、功利,以至于完全被沖昏了頭腦,喪失了基本的是非判斷?
全國政協(xié)委員朱永新日前在媒體發(fā)文認為,從社會層面來看,公眾教育素養(yǎng)的相對缺乏是重要原因。他提出檢驗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核心問題:什么是好的教育?是為了考取一個好的分數(shù),上一所好的學校,還是為了讓人的發(fā)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為他自己?他進一步表示,“當這些問題沒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時候,教育的過程就容易被異化。”
教育不是在流水線上生產(chǎn)商品,不能盲目追求生產(chǎn)速度和經(jīng)濟回報。教育是慢的藝術,是最需要靜心的事業(yè)。掃除存在于教育領域、隱藏在各個角落的浮躁之氣,除了依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作為之下的重拳治理,從更深層次來看,還有賴于全社會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平和、理性,營造更適合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良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