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功案件觀后感(一)
《黃克功案件》是一部去說教化的非典型主旋律片,堪稱今年中國大陸罕見的上乘之作。說它上乘,一是因為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黃克功案件,絕不是一個容易拿捏的題材,從"揭傷疤"到"打老虎",其極為嚴肅的自省語境,難免會觸到某些人的痛點;二是整部電影的完成度頗高,從案件掀動的道德風暴,到關(guān)乎生命價值的激烈詭辯,每一環(huán)都將法理與人情的關(guān)系剝膚及髓,"兩碗水都端平"的法律立場,幾乎攪亂了我們的內(nèi)心。
與傳統(tǒng)的主旋律電影不同,《黃克功事件》雖然有著巨細糜遺的史實擺在那里,但電影卻沒有以最偷懶的線性敘事來鋪陳,使得這樁眾人皆知的著名案件,充滿了懸疑色彩。而這種懸疑的軸心,在文本上的表現(xiàn)又并非"兇手是誰?",而是"他如何殺了她?".
一個看上去并不復(fù)雜的案件,被黃克功的"兩次開槍"攪動起了戲劇波瀾。黃克功對賀子珍、雷經(jīng)天等人的不同供詞,既讓"罪案+法庭"的類型元素得以強調(diào),且為最后的"公審"蘊蓄了充足的情緒推力。當然,《黃克功案件》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在于,它在努力設(shè)計敘事結(jié)構(gòu)的同時,也讓每個與黃克功有交集的人物都突顯了矛盾性。這種矛盾,有的緣于難以割舍的恩情??審判長雷經(jīng)天當年因一條姜片而被黃克功救活;有的緣于"功與過"的糾結(jié),他的戰(zhàn)友用"紅軍的法律",試圖為黃克功說情;還有的,則直接緣自民間對生命價值的拷問??學生說,劉茜投身革命,死在情場實為冤屈;76歲的爺爺卻說,日本人殺了他全家,按照一命抵一命的古訓,只有讓黃克功多殺幾個日本鬼子,才是正道。
這場辯論,不是圍繞案件的討論,而是一場道德和人性的抗衡,這在以往的法庭片中并不多見。《黃克功案件》中,你似乎不會有跟著故事一起解謎的快感,卻有著此起彼伏的情緒波動??除了主流價值的輸送之外,你可以隱約感受到其借史議今的用心。這就像我們看韓國的《辯護人》、《舉報者》一樣,意義遠不在案件本身,而在于它的邏輯指向。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把一碗水端平已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把兩碗水都端平。77年前的雷經(jīng)天,用送給自己的三個"死刑"把兩碗水端平,這種在法治軌道上走到底的勇氣,振聾發(fā)聵。
《黃克功案件》沒有明星撐場,但兩位男主角對人物的把控卻異常精道。扮演雷經(jīng)天的成泰?,表現(xiàn)一如既往的沉穩(wěn),大量的特寫鏡頭配以海量臺詞,都牢牢鎖住觀眾的視線,一個脫離了高大全的說教型人物,讓人對其內(nèi)心掙扎感同身受。顏值爆表的王凱,扮演了處于風暴中心的黃克功。這其實是個難度系數(shù)極高的角色。在歷史資料中,他既遭遇過壓倒性的指責,也曾被老紅軍戰(zhàn)友賣力"翻案",這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悲劇矛盾體,在電影中的表現(xiàn)恰到好處??自負與卑劣、驍勇與怯懦,都讓人唏噓感慨。
黃克功案件觀后感(二)
近年來戰(zhàn)爭題材橫行、科幻大片當?shù),加之喜劇、愛情、青春等題材,讓傳統(tǒng)的紅色電影愈發(fā)沒有生存之地了,但正在步入主流社會的90后、00后,都很有必要從這類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以便對抗戰(zhàn)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建國大業(yè)》和《建黨偉業(yè)》憑借宏大的場面和超強的明星陣容,掀起了兩輪觀影高潮,但這畢竟不是常態(tài),深挖劇情、注重演員表演才是王道,因此,看到《黃克功案件》這個片名,馬上就有了觀影興致,這本來是一個很敏感的案件,多年來一直避而不談,也從沒在影視中出現(xiàn)過,這段歷史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本身的片名就足夠抓人,影片只要把故事講流暢,基本上就成功了。
事發(fā)1937年10月,在全面抗戰(zhàn)、正值用人之際,延安發(fā)生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王凱飾)因逼婚未遂而槍殺女青年案件。兇手黃克功是紅軍團長戰(zhàn)斗功臣,被害者是由太原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的16歲女青年劉茜(馬薇薇飾)。一個革命功臣墮落為殺人犯,事件發(fā)生后,在邊區(qū)內(nèi)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國民黨更將其作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一時間混淆了視聽,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滿。隨后,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中央軍委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召開會議,經(jīng)過慎重討論,最終決定將黃克功處以死刑。
聚焦這次事件,反倒讓《黃克功案件》從傳統(tǒng)的抗戰(zhàn)、紅色主旋律電影中脫離出來,更接近于劇情緊湊、懸念陡生的故事片,特別是聯(lián)系到最近中央的"打老虎",就更值得玩味了。因此這是一部很難得的有法庭元素的電影,并且特別具有司法意義,讓觀眾明白,()從建黨開始,就確立了客觀、公正的司法體制,不包庇、不縱容,即便在影片中這種特別的情況下,也會還民一個公道。另外,在劇情上還有很多懸疑元素,黃克功到底是過失殺人還是故意仨人?毛澤東愛惜人才,面對黃克功的求生,和憤怒的學生、百姓,是殺是留?針鋒相對的氣氛,給影片制造了極強的張力,帶來了十足的可看性。
在人物的設(shè)置上,也十分有趣,賀子珍、胡耀邦、張聞天等這些以往不?吹降娜宋镄蜗蠖加新睹,另外,盡管講的是黃克功,但主角卻設(shè)置為成泰?飾演的審判長雷經(jīng)天,而雷經(jīng)天河黃克功又是長征路上的莫逆之交,這樣就帶來了新的矛盾點,法理和人情之間,作為審判長,他該如何抉擇?這讓我想起來早年看過的那部很喜歡的《生死抉擇》,影片的主題是拒誘惑、反貪腐,主角面對的是兩袖清風還是同流合污,但這一次雷經(jīng)天面對的卻是非生即死,成泰?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將這個角色塑造的入木三分,很期待他能在電影節(jié)上有所斬獲。
電影將人拉回到抗戰(zhàn)時期,影片結(jié)束,像是做了一場夢,電影回顧了那段塵封的歷史,挖掘出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讓我體會到,善與惡、生與死,往往是一念之間,人的一生中總能碰到幾次需要抉擇的時候,真的要很慎重,不能走錯,正應(yīng)了那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