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魚海棠觀后感精選【優(yōu)秀】

思而思學網(wǎng)

大魚海棠觀后感

初次聽到《大魚海棠》這個名字,是在2013年的時候。那時候,《大魚海棠》的出品方彼岸天發(fā)起了一項知名的眾籌活動,在短短45天里,獲得了158萬的資金支持,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差不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這部早在2004年就開始籌劃、幾經(jīng)波折、屢屢“失約”的動畫作品,開始走進普羅大眾的視線。

同樣被眾籌活動所吸引的,還有光線傳媒的王長田,2013年11月,光線穿媒正式投資電影及彼岸天團隊,使得影片制作重新走上了正軌。

2015年夏天,當《大圣歸來》掀起一股國產(chǎn)動畫熱時,沉寂多時的《大魚海棠》團隊再次發(fā)聲:這一次,《大魚海棠》不會失約了。

一年之后的這個夏天,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場十二年的等待,總算是有了結(jié)果。

但對于那些真真等了十多年,不停在跳票和各種周邊、宣傳片的刺激性掙扎的真愛粉們來說,7月8日這天,或許并不都是快樂。當他們走出影廳時,大概會像一位豆瓣網(wǎng)友所說的那樣:“有種被辜負了的感覺!

開篇的大魚、精美的布景,盡管是部2D動畫,但卻做出了3D的質(zhì)感,給人以驚喜:這十二年,怕是沒白等吧。

但隨著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旁白,電影的整個畫風一轉(zhuǎn),由《大圣歸來》轉(zhuǎn)到了少兒衛(wèi)視的國產(chǎn)動畫片,精致的感覺一下沒了,反倒在開頭的映襯下顯得有些突兀。

畫風問題,是整部片子最值得吐槽的地方。

就這樣,觀眾們掏一份票錢,就可以在一部105分鐘的動畫電影里,欣賞到3D、國產(chǎn)動畫、日本動畫三種完全不同的畫風,不知道,這算不算出品方為了觀眾十二年的等待而特別設置的回饋呢。

如果說,畫風上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經(jīng)驗、技術(shù)還有所欠缺,對于中國的動畫電影作品還不能有過高的要求,那劇情上的硬傷,則更讓人難以接受。

整部電影,在邏輯上顯得格外混亂,很多事情交代得并不清楚。女主角所生活的族群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他們和人類的聯(lián)系是什么?這群奇怪的人們擁有的奇怪的能力究竟是干什么的?這一言不和就世界就要被毀滅的設定又是為什么?看到片尾配音表時,只想問一句這些角色都是誰?故事在椿和鯤的小甜蜜中慢慢推進著,而所有這寫重要設定則在觀眾看不到地方悄然發(fā)生著,全靠老村長一句感慨過渡,等大家回過神來時,已經(jīng)完全跟不上故事的節(jié)奏了。

女主角跳進大海、化作春泥滋養(yǎng)大樹止住了洪水,頗有哪吒拯救陳塘關(guān)的豪邁,可是誰又能解釋一下,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對了,故事里的海棠,是為了扣題硬加的吧……

不過,所有這些劇情上的硬傷,到最后,都被這瓊瑤式的故事結(jié)局給掩蓋了。

故事里,瓊瑤女主角一般的白蓮花女主,為了拯救因自己而去世的少年,不惜害得全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面對著即將葬身于洪水的鄉(xiāng)親們,她仍舊大義凜然地說:“他還有個妹妹在家等著他回去啊!”說得村民一臉懵逼:被大水淹沒的村民也有在家等他的妹妹啊!被這么一吐槽,女主角愣了,隨即一副“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不想因為有人為我死去、我可以假裝村民們不是因為我的緣故才被洪水圍困”的樣子,執(zhí)意要拯救少年。

又如此重情重義的女主角,一定要有更加重情重義的男備胎,才能凸顯出故事的凄美。于是,青梅竹馬的湫,打從一開始就抱著“即使你對我愛答不理,我也對你不離不棄”的崇高精神,為椿戰(zhàn)毒蛇、跳糞坑、抱著她和她最愛的鯤在雪地里狂奔,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為交換,只為讓自己從小就愛著的人能夠好好活下去。故事里,不管他如何表露自己的心意,都只能換來椿毫無音調(diào)起伏的敷衍,這樣的情深意切,最后也只換來一張“好哥哥卡”。而當他一命換一命,讓女主角可以和心上人浪跡天涯的場面,讓懵逼了一整場的觀眾稍微有些感動時,畫面一轉(zhuǎn),女主的眼里只有剛剛復活的少年而言。

你若安好,備胎到老,莫過于此。

為了證明,這絕對是原裝的瓊瑤阿姨的故事,電影里還加入了大量露骨的臺詞,各種愛的死去活來的橋段,啊,他們才十六歲,救救孩子吧!

至于此前宣稱的,加入了《逍遙游》、《山海經(jīng)》等的元素,到頭來,也不過是祝融這樣的名字,和不知怎么扯上關(guān)系的鯤鵬的故事與生拉硬拽的“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名字梗。

總而言之,上映前人們所期待的那些亮點,在這部片子中,一個不落的給人們帶來了失望。

十二年的等待,換來的只是一聲聲吐槽。

片子的最后,長長一大串致謝名單,令人看得有些悵然。

三年前這158萬的捐贈者,想必是真的希望能夠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中國的動畫推一把手;千萬《大?海》粉也是這樣,數(shù)年的等待,無非是想換一份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榮耀。

所以,大家愿意一年又一年地等,愿意一次又一次面對失約而失望,但還是會在第一時間沖到電影院里,為這份情懷買單。

7月的午后,格外炎熱,我所在的小城里一家平時連一半票都賣不出去的電影院里,座無虛席。全劇終,大家在陳奕迅的歌里發(fā)出一聲聲嘆息;蛟S下一次,再有一部“《大魚海棠》”上映時,人們還是會來看,就像湫一樣,即使受傷千百次,還是會一如既往。

只希望下一次,情懷別再像椿一樣,覺得觀眾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前,《大魚海棠》的畫風、制作一直是該片宣傳過程中最大的噱頭,“中國版的宮崎駿作品”、海外媒體口中“可以與亞洲最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相媲美”的經(jīng)典,正是支撐無數(shù)粉絲十二年如一日地等待的最大動力。

可現(xiàn)實就是,我們想多了。

當女主角椿坐上擺渡船那一刻開始,觀眾們才意識到,這哪是媲美宮崎駿呀,簡直是《千與千尋》的翻版啊,人設到風格,和此前二十多分鐘的國產(chǎn)動畫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