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烈家訓雙肩明月兩袖清風觀后感范文精選

思而思學網(wǎng)

2016王爾烈家訓雙肩明月兩袖清風觀后感范文(1)

王爾烈(1727-1801),字君武,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遼陽縣賈家堡子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于世,是乾隆、嘉慶年間有名的“關(guān)東才子”。他有才而廉明,博得“雙肩明月”的美譽,嘉慶帝稱他為“老實王”。

少時聰穎才志過人。王爾烈父親王縉學識淵博,王爾烈幼年在其父熏陶下開始了啟蒙教育。王家家風樸厚,家教嚴正,王縉雖常年不在家,但為其子積存下兩室圖書。所以王爾烈精深于文字,更酷好詩詞。據(jù)史料記載,王縉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私交深厚,曹家藏歷代典籍甚豐,也為王爾烈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之源。王爾烈幼年塾師崔璨,拔貢出身,學富五車,為王爾烈幼年的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相傳崔璨在授課中曾出過一聯(lián):“天作棋盤星作子,朗朗乾坤誰個敢下?”聯(lián)出后眾學子無人敢對。唯幼小的王爾烈站起朗聲應答:“地為琵琶路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彈!”老師隨口又出一聯(lián):“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shù)!蓖鯛柫页了计,忽然看見窗外遼陽城里的白塔,頓時文思泉涌,答道:“城內(nèi)白塔猶如玉鉆鉆天!贝蠹衣犃,都為王爾烈的過人才華而折服。由此,王爾烈被譽為“遼陽神童”。

為民育君用心良苦。乾隆有17個兒子,最看重的是15子?琰。?琰14歲被秘定為太子,王爾烈被欽點為老師。

他不是“拴住”皇子耳提面命,生吞活剝那些經(jīng)、史、子、集,而是給予皇子極大的自由。有一日,王爾烈給?琰布置一道作業(yè),文題是《敲木魚石》。?琰一看,馬上反問道,“老師,木魚怎能和石頭混為一談呢?”王爾烈說:“我不是讓你紙上談兵,而是要你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睘榱私簧蠞M意的答卷,?琰便帶著仆人出宮尋找。但是他走遍了千山萬水,也沒有找到這個“木魚石”。整整三年仍然交不了答卷,?琰回到宮中很是煩惱。于是,他便到乾隆面前說王爾烈有意刁難他。乾隆想了想說,你的老師既然出了此題,必然有他的道理。你應該盡力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后來,?琰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山上找到了這塊木魚石,并在寺廟住持的指點之下終于敲響了木魚石。王爾烈啟發(fā)?琰說:“這塊山石,其實一文不值,但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滄海,不知水深;不于民間苦行,怎能分辨忠奸善惡。”有了尋找木魚石這樣千辛萬苦的經(jīng)歷,?琰成為皇帝之后,對治理江山社稷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鑄錢三年兩袖清風。有一年,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京,嘉慶問:“老愛卿家境如何?”他答道:“臣家有茅屋三間,里面半藏農(nóng)器半藏書;還有薄田數(shù)畝,那是一望春風一望雨啊!”嘉慶歡喜地說:“老愛卿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這樣吧,你去安徽銅山掌管鑄錢,在那里任職三年,也許你就富有了!睔v朝歷代,掌管鑄錢最是肥缺。王爾烈上任一晃三年,任滿回京。嘉慶問:“老愛卿,這回可度余年了吧?”王爾烈笑笑說:“臣依舊一無所有!奔螒c說:“此言未必是真吧?”王爾烈也不爭辯,當即從袖筒里甩出三枚銅大錢,個個磨得锃亮。原來這是鑄錢的樣錢,他每天拿著它們?nèi)z查鑄錢質(zhì)量,時間久了,都磨得溜光。嘉慶見狀,稱贊說:“老愛卿清廉如此,真可謂老實王啊!”王爾烈告老還鄉(xiāng)后,嘉慶下令在遼陽為他建了一座翰林府,但他把正廳作了義學,自己只住偏房。數(shù)年后,他的一位學生從京城來看望他,見他的夫人尤氏正在織布,又見室內(nèi)空無長物,便問:“我老師家境為何如此寒酸呢?”尤氏答道:“你老師一生非法不為,非義不取。他那點俸祿不夠用,所以我就得織布,自食其力!奔螒c得知后,降旨撥錢讓他贍養(yǎng)晚年,但他用這些錢辦了義學,直到去世。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讓位給十五皇子嘉親王?炎,委任王爾烈為內(nèi)閣侍讀學士,并恩賜他千叟宴,御賜詩、《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枝等。清?炎嘉慶四年王爾烈72歲時,官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耄耋之年,卸任回到遼東,在盛京掌教沈陽書院。74歲(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病逝,葬于家鄉(xiāng)遼陽縣風水溝村的南山山麓。

2016王爾烈家訓雙肩明月兩袖清風觀后感范文(2)

王爾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號瑤峰,清代奉天府遼陽州(今遼寧遼陽)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中殿試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編修,后歷任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通政使司參議、鴻臚寺少卿、吏科給事中、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職。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出任四庫全書纂修官并三通館纂修官,參與編纂《四庫全書》。

王爾烈工詩文,善書法,以詞翰書法聞名于乾隆嘉慶年間,被譽為“關(guān)東第一才子”。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坐落在遼陽老城西門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爾烈故居--原翰林府舊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積325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間。

王爾烈紀念館

目前,紀念館有三個展區(qū)對外開放,其一是王爾烈生平事跡展。這部分通過《王爾烈家族世襲表》、《王爾烈履歷木雕版》、“王爾烈母親劉氏九十壽屏”、“王爾烈七十壽屏”等陳列,介紹關(guān)東才子王爾烈的家世出身、求學科考以及入仕為官等生平事跡;其二為“王爾烈詩書藝術(shù)展”,通過王爾烈不同時期的書法、詩文、匾額等展現(xiàn)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讓觀者領(lǐng)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為王爾烈故居陳列,這部分通過書屋、臥室、客廳等陳列,體現(xiàn)王爾烈通曉“琴棋書畫”,并力求再現(xiàn)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習俗。

王爾烈家訓

王爾烈家族家規(guī)嚴謹、家風樸厚、家教嚴正,世代一直秉承著“謹言慎行、寬厚忍讓、抱誠守真、廉而不劌”的門風。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進士功名,多人入仕為官。

王爾烈從小就受到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和嚴格的家庭倫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祿精通儒史與醫(yī)道,不僅以妙手仁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傳統(tǒng)教育子孫后代。父親王縉學識淵博,酷愛讀書,歷來遵循“訓士有道,慮事有方”,講求“盡孝于家,盡敬于師,盡忠于上,盡誠于事”。良好的家風使王爾烈養(yǎng)成了淳樸篤靜的稟賦,鑄就了純正廉明的品格,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爾烈同樣重視家教,他為治學之道所作的《學道篇》也用來教育子孫勤勉學習。“學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絕頂……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學成”,告誡后代不僅要重視學識,還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進,這樣才算學有所成。

王爾烈臨終前還給兒孫留下了這樣的家訓:“耕田為本,讀書為上;居官莫狂,為民莫惘;本事吃糧,筋力求裳;豆腐家長,不可奸商!币蠛笕,無論耕田、讀書、居官、為民,都不能氣餒,也不能張狂,要憑本事吃飯,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奪,毋占他人便宜。處事者以虧己為尚,交友者以憨重為先,教子者以嚴厲為本,度日者以勤儉為宗。時至今日,這些名言仍在關(guān)東土地上廣為傳頌。

2016王爾烈家訓雙肩明月兩袖清風觀后感范文(3)

嘉慶三年( 1798年 )正月二十三日,王爾烈 70 大壽,翰林院為其辦壽慶,贈《百壽圖》屏風。壽屏為九扇組合屏風,集當時翰林院及朝廷的達官顯宦和學界名流一百二十五人,書畫一百二十六“壽”字志賀(其中有一人贈兩幅),其中有禮部尚書、《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的“水墨仙鶴圖”,有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楷書“壽”字,有《紅樓夢》的印行者程偉元的“水墨雙松圖”等。在這 125人中,僅狀元、榜眼、探花就有 88 人。可見王爾列當時名氣和影響之大。壽屏為國家一級文物,現(xiàn)藏于遼陽博物館。此壽屏對研究清代政治、禮儀、書法、繪畫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價值。

嘉慶四年( 1799年 ),七十三歲的王爾烈以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告老還鄉(xiāng),回到遼東,在盛京掌教沈陽書院。二年后的嘉慶六年(1801年),王爾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葬于家鄉(xiāng)遼陽縣風水溝村的南山山麓。

壓倒三江,詞翰傳世名四海

王爾烈以詩文書法聞名于乾隆、嘉慶年間,但其作品大多散佚。著名學者金毓黻苦心搜集,編《瑤峰集》,并收入《遼海叢書》之中,使得王爾烈的詩文作品得以傳世。《瑤峰集》二卷,載錄詩七十四首(其中包括友人唱和之作),文九篇,絕大部分都是在故鄉(xiāng)之作,尤其是詩作都是游千山時所寫。

他寫于乾隆四十二年的《自隆阜嶺至七嶺》,詩中有“二十余年成闊別,漫將塵事述山靈”之句,說明此時他離開千山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功成名就的他故地重游,不禁慷慨萬千,詩興大發(fā):

《龍泉寺》

舊踏龍泉有屐痕, 今來西閣閱朝昏。

層軒歷落峰峰入,壘障森嚴日日吞。

瀑水時飛巖際雨, 怪松皆走石間根。

幽奇兩擅應雄長,一字為褒須更論。

龍泉寺西閣是他當年讀書的地方,觸景生情,借詩述懷,詩作格調(diào)高雅清新,筆意幽深,技巧嫻熟。一斑窺全豹。王爾烈留下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思想性、藝術(shù)性非常高,堪稱佳作。

他的書法師宗王羲之王獻之,造詣也十分深厚。民國年間白永貞修《遼陽鄉(xiāng)土志》稱其“尤工書法,至今推為遼城第一書家”!哆|陽縣志》贊譽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爾烈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肚迨犯濉妨袀骶瓦_三百一十六卷,卻無王爾烈傳,《遼陽縣志》也僅有幾段記載,但有關(guān)他的故事卻廣泛流傳。僅白希智搜集整理的《關(guān)東才子王爾烈》一書刊載王爾烈故事傳說就多達35篇。

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是“壓倒三江王爾烈”,即他主持三江(江蘇、浙江、江西)會試時的故事。當時,三江是全國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有許多江南的才子盛氣凌人,往往使考官難堪。王爾烈到三江地區(qū)后,以“學而時習之”為題,命眾考生按八股文形式連作三篇,眾考生皆為所難,勉強應試,第一場尚可力成一章,第二場則文不成章,到第三場眾考生自嘆才盡,面面相覷,盡難潑墨。

考試之后,眾考生皆不服氣,便請王爾烈自作三篇以難之,哪知王爾烈文不加點,揮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穎,眾人為之傾倒。有一考生認為王爾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備而作,不足以證其才,于是他寫了一上聯(lián)貼在王爾烈居所的楹柱上:“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爾烈一看便知其意,筆走龍蛇,馬上對出下聯(lián):“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此聯(lián)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見狀脫口又吟:“江南烏紗氣流暖”,王爾烈應聲而對:“塞北錦袍風無寒”?忌鷤儫o不嘆服,七嘴八舌問:“王大人學識如此淵博,敢問尊師為誰?”王爾烈笑容可掬地回答:“天下才子數(shù)三江,三江不如我家鄉(xiāng)。吾鄉(xiāng)才子數(shù)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江南考生們一看在王爾烈面前占不著便宜,都訕訕地離開了。

雖然“壓倒三江”的故事是后人演繹的,但卻充分顯示了人們對這位關(guān)東才子的喜愛。他的故事流傳久遠,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電視連續(xù)劇《木魚石的傳說》,描寫的就是關(guān)于他的事跡和傳說。

王爾烈的文采、名氣及威望,在當時的京城,與劉墉、紀昀并駕齊驅(qū),史稱三人為清中葉“三奇才”。其實,“宰相劉羅鍋”劉墉贈王爾烈的楹聯(lián)最能概括王爾烈的人品與文品:“骨氣乃有老松格,聲名須共古人期”。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