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吳仁寶》觀后感三篇

思而思學網(wǎng)

電影《吳仁寶》觀后感(1)

看了電影《吳仁寶》,很受教育、很受啟發(fā)。影片以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名字命名,帶著我們走進華西村,走近吳仁寶。影片生動再現(xiàn)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帶領華西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不凡歷程。正因為有了好的帶頭人吳仁寶老書記,華西從一窮二白的小華西,發(fā)展到今天成為“天下第一村”。如果說華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范,那么吳仁寶就是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代表。主人公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利益的愛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

吳仁寶,一個中國農村的風云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jié)和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傾其畢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人民戰(zhàn)天斗地,開拓創(chuàng)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后走向率先發(fā)展、科學發(fā)生、協(xié)調發(fā)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影片雖不催人淚下,也無感人至泣的情節(jié),但給人的信心和力量卻是無限的。一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一幫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閃耀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芒!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要說華西村的成功秘訣,如果要寫成書恐怕要超幾百萬字,如果要拍成電視劇,恐怕要拍好幾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為多。但,在吳仁寶眼里,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

現(xiàn)在,有的黨員干部,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不顧群眾的反映和當?shù)氐膶嶋H,不惜利用手中的權力,動不動就建形象工程、業(yè)績工程,這里搞匯報、那里談經驗,目的就一個要名要利。而吳仁寶要來了什么?他要來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來的是一個的新農村。 作為一名黨員,一個支部書記,我們真的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

1、學習他率先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的氣魄。華西村的工業(yè)發(fā)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jié)約生產力,搞農副業(yè)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y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 100多里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范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干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難怪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說:“也不知道他腦子里哪來的那么多點了,今天要干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著屁股后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

2、學習他致富百姓、著眼未來的胸懷。當初的華西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發(fā)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删驮谶@種情況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辟出800多畝的田地來。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有那么一個信念:總有那么一天,我們家家米缸都是滿滿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說:“當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著,老百姓才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著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都揮手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3、學習吳仁寶,還應該學習他運籌帷幄、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膽略;學習他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風范;學習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情操;學習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報告會上,已是85歲高齡的吳仁寶,有這樣一句語錄:“家有黃金萬兩,一日不過三餐,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同時,也給了自己一個評價:罵我不生氣,夸講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要為黨為國爭一口氣。

這就是吳仁寶,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一個永遠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這部電影,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電影《吳仁寶》卻像磁鐵一樣,從一開頭起就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么會使我如此感動呢?這就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為人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新時期江蘇精神的生動詮釋,是江蘇大地上千千萬萬種精神中的強音,是我們昂首闊步邁向新征程上的無價之寶。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后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彪娪啊秴侨蕦殹窂囊婚_頭起,就把人們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創(chuàng)業(yè)氛圍之中。不屈不撓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以吳仁寶為代表的華西人的最顯著特征,也是影片所著力刻化的內在精華。華西發(fā)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在這條創(chuàng)業(yè)之路上,華西人不僅表示出吃苦耐勞、勇于犧牲的頑強意志,還體現(xiàn)出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智慧和勇氣,更顯示出團結一心、群策群力的集體力量,而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創(chuàng)業(yè)不易,創(chuàng)新更難”。電影《吳仁寶》告訴我們,要改變命運,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干還不行,還必須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只要有利于發(fā)展,碰到機遇就要搶,即使冒點風險也要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著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chuàng)辦華西的一個個現(xiàn)代化企業(yè),無不體現(xiàn)著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著這種敢冒風險、敢于擔當?shù)钠犯窈椭腔,才使得華西人在創(chuàng)業(yè)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新家園的壯麗景象。創(chuàng)新為華西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創(chuàng)新已成為邁向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蘇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難我當”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于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為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為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資,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華西富了,要積極帶動周邊的村落發(fā)展。華西富了,要讓大家知道華西是怎么富的,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后的快樂,要讓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人間奇跡。

電影《吳仁寶》告訴了我們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多。電影《吳仁寶》給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寶貴精神財富。

電影《吳仁寶》觀后感(2)

上世紀60年代的江陰市華西村在支部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從開始的“15年規(guī)劃”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再到“頂風”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八十年代初在全國實行聯(lián)產承包制時,吳仁寶頂住壓力,繼續(xù)走集體化道路,并建立村集體工廠等等,時代的節(jié)點為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和機遇,他們憑著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華西村人在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致富道路。

每當吳仁寶有重大決定的時候,一幅幅華西村的美麗畫卷,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普遍貧困到共同富裕的歷史巨變,同時刻畫了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摸索、打拼、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不斷爭先、領先、率先的光輝形象。

吳仁寶書記認為:做干部要“三不倒”,即“難不倒”、“夸不倒”和“壓不倒”。 “為官之道”首先需要“難不倒”。尤其是領導干部,擔負領導一方發(fā)展重責,自然需要具備破解難題、駕馭發(fā)展的能力,這種能力用一個形象化的語言表述,就是“難不倒”。

做出了點成績要“夸不倒”。虛夸使人飄飄然,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自夸使人醺醺然,常常自我陶醉自我欣賞。要正確評價自己、評價成績的客觀態(tài)度,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始終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拼搏精神。

“壓不倒”對干部來說是一種根本素質。而今,對于基層而言,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個點,事多且繁瑣。以前的村干部田頭間的事就是村委的大部分事,而今信息化的時代,各方面都與時俱進,與其在各項工作面前抱怨這、抱怨那,不如積極努力,變壓力為動力,變壓力為能力,在壓力面前最大限度釋放潛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壓不倒”。

在*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黨員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立黨為公,切實的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電影《吳仁寶》有著其深遠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它啟迪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指導人們悟出應該怎樣去追求、奮斗,并思考個人價值同社會價值怎樣去結合。

電影《吳仁寶》觀后感(3)

一直聽說華西村的盛名,但是通過觀看電影,這才真正地看到它的全貌。一個村莊能夠建設成現(xiàn)代化的都市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如何能想到,又如何能做到,吳仁寶究竟靠什么?

這是部傳記式的影片,從中我看到了華西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變化發(fā)展,也看到了吳仁寶貫徹始終的不懈奮斗。但在電影中,吳仁寶不是神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他也有猶豫的時候。當家里的米都被他倒走捐出去,妻子含著淚問他:你就不給孩子留一點口糧?他有一點猶豫,作為爸爸,他也關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大局當前,家庭需要些許的犧牲。當老四坐在自行車前開心地與爸爸一起兜風時,我看到了他的猶豫,親生的孩子送給別人,就算不擔心孩子是否能衣食無憂,但肯定清楚孩子內心被父母“拋棄”的痛苦,但是,為了社員的幸福,他只得忽略,即使孩子一直誤會著自己。觀看了電影,我很欽佩他公而忘私的工作品質,也為他凡事沖在前的精神而感動。作為一名老師,也作為一名積極向黨靠攏的團員。由電影中的劇情跳脫出來,我想交流一下從吳仁寶身上學到的幾點:

、班級管理:以身作則,平等對待。

吳仁寶有一句格言:我聽了老百姓的話,老百姓肯定會聽我的話。無論是在捐米買石墨時,還是挖地改良田時,他從來沒有主動叫群眾付出。而是自己帶著黨員干部身體力行。為了華西村的需要、為了全體社員的需要,他一心撲在這條充滿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他那始終不渝的愛民情懷感動著全體社員,引導著華西村村民共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

作為班級的引導者,班主任工作與這位老書記的職責有著相似之處。師生之間長久的不對等的懸殊地位,雖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并沒有真正得到改善。近期忙于復習,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我非常焦急。情緒上也有所波動。急躁讓我無法看到學生的努力。從吳仁寶身上,我又驚覺自己的錯!捌降取保也]有做到。在共同學習的這條道路上,我應該像他一樣,通過自己投入的備課與指導,讓學生主動學習,效果更佳。

二、自我成長:注重規(guī)劃,科學發(fā)展。

吳仁寶當書記時,華西村也只是個小小公社。社員靠種地生存,地少人多?偣膊坏揭黄椒焦锏奶锏,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他卻能放眼未來,從華西村的實際能力看出去,想自己所能想到的美好前景,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辟出800多畝的田地來。這樣看似不切實際的幻想,被社員們嘲笑。但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而且也真正達到了目標。為什么?因為他一步一個腳印,60年代,先帶著社員挖山開田,發(fā)展農業(yè);再建小磨坊,節(jié)約生產力,發(fā)展農副業(yè),搞多種經營。70年代,部分人種地,建起小五金加工廠,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80年代,他建學校、蓋醫(y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到今天生產銷售總額過500億元,并且上市。

同樣的,教師個人專業(yè)成長,我也進行過五年規(guī)劃。相較這十五年,前景更容易預見。我也應該向吳仁寶一樣,腳踏實地,不斷努力,先實現(xiàn)每一步的目標,最終達到真正的進步。

三、正視評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十歲的吳仁寶對自己的評價是:罵我不生氣,夸獎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要為黨為國爭一口氣。

作為一名工作5年的語文教師,我在個人教學能力的發(fā)展上,一直不敢想,不敢做?偸菚桓鞣N各樣的評價所左右,自己的教學成了大雜燴,各方面意見都想兼顧。所以進步對于我而言總是那么慢,那么慢。我想,一個敢這樣進行大改革的人能夠正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你是真心地,而且是有信心地努力,也應該像吳仁寶一樣,做到??罵我不生氣,夸獎不足喜,挫折不泄氣。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