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演講中國人你要自信觀后感

思而思學網(wǎng)

第一篇

早晨,看了視頻演講《中國人,你要自信》,忍不住要說幾句。我能接受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言語方式也能接受他的看法,但我想說的卻是別的內(nèi)容。

首先是對題目的理解。“中國人,你要自信”這個題目能夠被理解嗎?我的看法是不能。“不能”不是指看不懂這句簡單的漢語,而是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這涉及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傳遞。對這個問題,我經(jīng)常會注意到,但估計從來都沒說清楚過。看完這個視頻,觀眾心中留下什么印象?有人說,美國、民主并非那么好。作為中國人,我要自信。問題是,僅僅如此我真的能變得自信起來嗎?每一個人都可以試一試,例如把這個視頻看上10遍、100遍,甚至做到倒背如流,再去和洋人接觸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會變得自信起來。沒有機會接觸洋人的人,可以看看電影、新聞中的洋人,然后再對比一下自己心里看到洋人的心態(tài)的不同,看看自己是否變得自信起。我可以肯定地說,不可能。也就是說,中國人自信,這件事情只能發(fā)生在他們真實地接觸并了解了洋人之后,而不是看完某個視頻或者聽完某個演講之后。間接知識是否真的可能,我深表懷疑;谶@個理由,我說,題目不能被理解。當然,對洋人的了解這件事情一定會發(fā)生,或遲或早,或多或少。

面對洋人,在檢查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這樣的事情我做過。不僅檢查過自己的心里感受,還觀察過他人的感受。我個人對西方的接觸,應該是80年代開始的,除了西方制造的產(chǎn)品,還有西方人的著作、影視作品等。當然,不能忽視的還有周圍人關于西方的評價。剛剛出過國的人向還沒有出過國的人介紹起他們見到的花花世界時,手握洋貨和沒有洋貨的人介紹自己的洋貨時,心態(tài)或許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導致信息傳遞的失真現(xiàn)象。這樣的失真,也是要考慮在內(nèi)的。后來,我還專門學習了英語,能夠自己閱讀一些西方的資料、書籍。但無論如何,這些了解都是通過媒體完成的。這里所謂的媒介是指信息傳遞的介質(zhì),存在于我和真實的西方世界的影視導演、書籍的作者、產(chǎn)品的制造者等等都是媒介。因為有了媒介,所以媒介可能導致的失真就需要考慮。更為重要的,媒介是一種了解的渠道,同時也是了解的一種阻礙。剛開始沒有直接了解的機會的時候是一種渠道,之后就是直接接觸、阻礙了解的阻礙。后來,有機會和洋人在一起工作,約4年時間。盡管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接觸,但依然不夠深入。無論如何,有一個明顯的心理感受是,看到洋人我心里依然會產(chǎn)生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個異樣感,可以理解為不自在不放松,也可以用張教授的話表達為不能“平視”,這樣的感受當然不會出現(xiàn)在我見到某個亞洲人的時候;蛟S是我個人對于神情過于敏感,才產(chǎn)生這樣的異樣感。不過,根據(jù)我對他人的觀察,這樣的異樣感絕非只出現(xiàn)在我一個人身上,應當很是普遍。洋人和國人是有明顯差別的,不僅在外貌上,神情也是?吹叫迈r的不一樣的人就會有感受,這是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一點都不稀奇。來到深圳2年多,我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更多的洋人,因為在管理層,應該說也更深入?梢哉f,到今天,10年前產(chǎn)生于我心里的異樣感差不多逐漸消失了。前兩天,看到電視的奧巴馬,突然意識到自己看他的目光有些怪異,之前籠罩在他周圍的幻影或者氣場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只要異樣感尚存,就沒有“平視”,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說了這么多,只是想以我親身的經(jīng)歷來證明一件事:平視、自信,是不可能在聽完講座看完視頻之后發(fā)生的。

其次,我想說的是,對于西方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想象之中,這在民眾中很普遍。所謂想象,也就是大腦因少量的外部信息激發(fā)而形成的圖像。想象是人腦的正常功能,也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源泉,但想象并不是事實。幾年前,西方就是完美的彼岸世界,就是我腦子里的一種想象。我相信,有這種想象的人不是一個兩個,依據(jù)這種想象表態(tài)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對彼岸世界的想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對于幸福的追求,基于對完美的想象,也是對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對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就是當今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根本驅(qū)動力,而且這是不自覺的。盧安克說,他曾相信在東方世界的某個角落會有一個完美的人,于是他來到中國。最后,他說,如果自己不去親身演繹這樣完美的人,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這樣完美的人。盧安克的話很有深意,但我這里引用只是想表達這樣一層意思:把美國想象成完美的彼岸世界很是正常,因為也有西方人對中國有著類似的想象。

第三點,有些形而上學。張教授演講的思路是,中國取得了經(jīng)濟上的成就,中國的政體是好的政體,民主的優(yōu)越感靠不住,不僅在經(jīng)濟層面在政體層面我們都可以自信。很明顯,趙教授衡量政體的標準是經(jīng)濟。民主的西柏林的明亮,專制的東柏林的陰暗,就是以經(jīng)濟為標尺的衡量。不僅如此,張教授對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也是用經(jīng)濟這把秤來秤的。不知道到他是否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秤能否用來秤精神層面價值,但他似乎已經(jīng)知道自己手中、別人手中都沒有別的秤。所謂話語權(quán),話語體系,說到底指的就是衡量體系。兩個年輕人在比試誰的個子高,矮的那個暗自自卑。但是參軍體檢時,那個高個子被刷了下來,因為他體重不夠耐力不行。這回,通過體檢的矮個子釋懷了。為什么?因為出現(xiàn)了新的衡量標準。西方人有著自己的衡量標準,這個標準的衡量結(jié)果之一就是:專制政體還是民主政體。中國人能感受到政體的差別。盡管自己的經(jīng)濟發(fā)展了,而且能夠切實感受到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含義,但對于專制政體的感受同樣真切,甚至更為強烈。于是乎,美國人的忽悠仍然具有殺傷力。美國人圍繞民主所編制的神話的確具有吸引力。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民主這個概念特別切合當今社會的精神發(fā)展的主題,這個主題是自我覺醒或者說個體意識。專制就是遏制自我、遏制個體;民主就是自由發(fā)展、弘揚自我,這樣的解讀一定會讓少男少女們欣喜若狂。沒有被明確意識到的或許是,自我、個體并非是民主的結(jié)果,恰恰相反,民主是自我、個體產(chǎn)生的社會現(xiàn)象。說到底,民主只是獨立的個體之間打斗卻不分勝負而出現(xiàn)的暫時性狀態(tài)。民主本身并沒有任何精神價值。即便從實用性角度看,民主也不適用中國這樣的國家,因為在中國個體、自我從來都不是普遍的社會存在,沒有獨立個體之間毫無節(jié)制的打斗,自然就不會有民主。

荀子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從這個寥寥數(shù)語中我看到的是,因為有了先王這樣的能人,所以,中國社會一直成功地處于先賢人為的掌控之中。先賢也是人,因此,中國社會屬于人治社會。如果仔細體會一下儒家和道家的主張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通之處:人為地有意識地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而其最核心的手段就是遏制自我、個體意識。對于個體、自我的遏制,毫無疑問是我們文化的重要特征。它無處不在,在無意識中決定了我們的民族性。中國的先賢們沒有想到的或許是,爭斗沒有得到人為的有意識的控制的偏僻的資源匱乏、人員稀少的西方居然群體性地出現(xiàn)了理性和宗教現(xiàn)象。不僅如此,任由獸性發(fā)揮的西方世界最后不僅因宗教存在而形成了秩序,而且還因理性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所謂的現(xiàn)代科技。這個現(xiàn)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回頭想想也是,如果人能算過天,天不早就被人消滅而不復存在了?!

一邊任由獸性發(fā)揮,最后出現(xiàn)了宗教,誕生了理性,催產(chǎn)了科技和工業(yè);一邊獸性被人為控制,帶來了農(nóng)業(yè)文明,沒有宗教,缺乏理性,工業(yè)沒有誕生卻具有工業(yè)組織必需的忍讓和紀律性。要做東西方文化的比較,需要從這里開始。當然,衡量的標尺,不是GDP,不是經(jīng)濟的繁榮程度,不是人均壽命,也不是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

第二篇

《中國人,你要有自信》觀后感

中華民族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種子,漢唐盛世成鑄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輝煌,時至今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一步步引領中國向前進?戳藦埦S為教授《中國信心》的視頻,除了鼓舞,更是振奮,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作為一名輔導員,我也更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成長為國家、社會所需的優(yōu)秀人才。

1.肯定歷史,吸收文化

作為一名中國人,首先要了解國家的歷史,既要了解曾經(jīng)的輝煌燦爛,也要熟悉中國人民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苦難,從而更深刻認識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同時,還要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吸收其精髓,認識其本質(zhì),將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的要求結(jié)合,做有深厚文化涵養(yǎng)、以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榮的大學生。

2.注重禮儀,提升涵養(yǎng)

中國古代,禮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認識到當前不文明禮儀行為的同時,更應該當好禮儀文明的先行者,以優(yōu)良的文明禮儀,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將中華傳統(tǒng)精髓延續(xù),將社會不良陋習摒棄,推進國家文化自信。

3.肯定成就,提升自信

現(xiàn)實中,往往會有個別人抱著“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張教授的演講比較好地回答了這些人的問題。用事實說明國家的進步是人類的一個奇跡。大量留學生學成后選擇回國,國家基礎設施不斷進步,這不是國家的進步是什么。所以,要肯定我國建設的成就,沒比較你怎么知道我們自身的優(yōu)勢,我們要全力支持國家發(fā)展,提升民族自信心。

4.理性思考,避免盲從

現(xiàn)實社會中,尤其是在網(wǎng)絡時代,西方不少別有用心的人始終都在通過各種渠道試圖唱衰中國,破壞中國發(fā)展的大好局面。對此,我們要有理性的思維,正確的判斷。張教授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還要被西方被美國這么淺薄的話語忽悠的話,我們的后代將會詛咒我們:“一手好牌,當時的好牌,怎么當時打成那個樣子?”這不是給我們很好的警醒么。所以,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理性地對待網(wǎng)絡上、媒體上的言論,用理性的思考、縝密的求證去分析你看到的種種表象,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忽悠。

一個國家的自強,一個民族的自信,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我們對中華文化、對黨和政府、對國家成就的信心,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