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振高事跡觀后感600字
心里裝著學校與學生,當然是一名稱職校長的職業(yè)責任所在,也為整個社會所期待。但坦率地講,相信不會有人愿意將一所學校的命運和自己的求學權利寄托在一位“好好校長 ”的“化緣”之上。因此,我們在向這位“化緣校長 ”致以敬意的同時,又必須明白,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理性社會哀悼一名“好校長 ”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將觀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與“化緣校長 ”感人事跡所對應的,恰恰是某種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層教育現(xiàn)實——
即如在一位前來哀悼的學生所回憶的:“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里,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這樣一種乃至更差的場景,應該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處的真實求學環(huán)境的寫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學,有近一半學生來自貧困山區(qū),每年高考結束后,莫振高都要四處奔走,為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籌集學費。假如這些貧困學生都能獲得制度性的助學支持,“化緣校長 ”是否能夠少一分艱辛?
正是以一種近乎“化緣”的方式,30多年時間里,莫振高籌集到3000多萬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在我們?yōu)榇吮磉_敬意時,另一組來自兩會的數(shù)據(jù)不應該被忘記: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jīng)費 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千多億元沒有花完。兩相對比,不禁令人唏噓,莫振高30年來化緣所得的3000萬助學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來補缺某種制度化的教育經(jīng)費 撥付的漏洞?
事實上,在基層中小學中,募集資金,扮演“化緣者”角色的校長,其實并不少見。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經(jīng)費 要靠“化緣”所得,或還不僅僅是基層校長們的個人困境。于此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特別是農(nóng)村基層教育經(jīng)費 的獲取,如何告別“化緣式”、“討錢式”的路徑依賴,恰恰是對于“化緣校長 ”最好的告慰。
沒有人能夠否認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長所彰顯出的道德力量與現(xiàn)實價值。但回歸現(xiàn)實,一位幾近圣人般的好校長 終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體系,才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莫振高事跡觀后感500字
“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一生辛勤耕耘、鞠躬盡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這是看完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主題情景報告會后的感受。視頻報告會中,莫振高生前同事、學生以現(xiàn)身說法的形式,圍繞培育和踐行,從不同角度再現(xiàn)莫振高同志的感人故事。短短的1個半小時報告會里,莫振高校長一個個感人的事跡,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辛勤耕耘,鞠躬盡瘁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業(yè)績的高尚情操,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情不自禁流下淚水。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認真負責的優(yōu)良品質(zhì),是踐行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三嚴三實”的重要精神。
我們應該認真學習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因為他的感人事跡激勵著干部們開拓進取、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更加堅定我們要以榜樣的力量做好本職工作,用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
莫振高事跡觀后感1000字
斯人已逝,風范永存。曾任廣西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逝世雖然已過去3個多月,但他的故事仍在流傳。
今年3月,時任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不幸病逝,在他的葬禮上,整個小縣城的花圈都賣光了。很多校友趕回來參加吊唁,一些四五十歲的校友哭得像個孩子。莫振高對學生的愛,深切感染著他人的內(nèi)心。
“九分石頭一分土”是都安惡劣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都是貧困生。
2010年9月新生入學,一位同學跟著爸爸從鄉(xiāng)下到縣城的高中報名,這位父親掏遍全身只有30元零錢。莫校長看到后從自己口袋掏出100元,他說:“孩子交給我,你拿這些錢作為路費回家吧!30多年,莫振高自己資助300多名貧困生上大學,并通過各種渠道“化緣”,籌款數(shù)千萬元,為大山送出了數(shù)萬名優(yōu)秀大學生。
都安高中資助辦的老師韋喜鳳因為從事校內(nèi)貧困生建檔、資助事宜,與校長莫振高的接觸更多,也經(jīng)常陪同校長下鄉(xiāng)進村走訪貧困生家庭!爸灰崞鹉硞貧困村的名字,校長都能說出我們學校哪些學生是這個村的,家里情況如何!表f喜鳳說,在她整理貧困生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凡是與校長沾親帶故的學生,哪怕家里確實貧困,也不能享有學校的資助名額,而是由校長在背后用自己的收入默默資助。
如今就讀西華師范大學的都安女孩盧貴飛對校長的關愛永生難忘。她從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養(yǎng)父獨自一人把她養(yǎng)大。高三那年,養(yǎng)父去世了,盧貴飛說自己在萬念俱灰的時刻,班主任和校長伸出了雙手:校長說以后學校解決她的一切開支……盧貴飛沒有失學,得以考進了大學。聽聞“校長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久久不愿相信。
莫振高對貧困生的關愛細致入微。他在給貧困生發(fā)放生活費的時候,會特意說明,自己不贊成貧困生不可以吃好的。“拿到這些錢,你們就去食堂,對阿姨說"我要吃雞腿",不要害羞!蹦窀咴f過這樣的話,這些細節(jié)溫暖著貧困生們一顆顆脆弱而敏感的心。
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莫振高在教學上也是標桿。為了解決高考學生的心理問題,2008年,50多歲的莫振高自費到北京參加心理學培訓,取得上崗資格證后,他回到學校開設了心理課,成為學生感到“永遠聽不夠”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