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只有全心全意為了青年、服務青年,才能把根牢牢扎在青年當中,才能獲得持久發(fā)展、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共青團員學習一學一做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共青團員學習一學一做心得體會1】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青年投身社會變革,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熱血書寫歷史,中國青年運動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實踐證明,中國青年只有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fā)展,才能煥發(fā)絢麗光彩,譜寫青春凱歌,實現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代青年被寄予殷切期望。經過前赴后繼的革命、頑強奮斗的建設、開拓前進的改革開放,當代中國生機盎然,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闊步前進。祖國發(fā)展的巨大成就為青年成長進步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祖國建設的艱巨任務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廣闊舞臺。廣大青年作為科學發(fā)展的奮力推動者、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者,仍需要以堅定的信念、寬廣的胸懷、創(chuàng)造的激情、務實的態(tài)度、堅韌的品格,踴躍投身改革開放和偉大實踐,譜寫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激發(fā)青年的創(chuàng)造熱情,需要尊重青年主體地位。青年是青年運動的主體,也是祖國建設和各項事業(yè)和生力軍,只有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廣大青年才能煥發(fā)出極大的創(chuàng)造熱情,青年運動才能始終保持勃勃的生機活力。各級黨委應把青年工作作為一項帶有根本性、戰(zhàn)略性的工作,傾聽青年心聲,關心青年疾苦,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chuàng)業(yè),及時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盡力為青年身心健康、事業(yè)發(fā)展、生活幸福提供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共青團組織應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各項工作和自身建設,更好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把為青年服務作為共青團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工作、生活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團組織的關愛。
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當代青年更需要勇于擔當。青年最具創(chuàng)新熱情和創(chuàng)造潛力,要大力發(fā)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把創(chuàng)新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為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貢獻聰明才智。青年從來都是開風氣之先的力量,應該主動走在建設的前列,用高尚的道德行為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廣大青年要爭當誠實守信的模范、帶頭履行社會責任,爭當奉獻社會的模范、帶頭學雷鋒,爭當促進和諧的模范、帶頭弘揚精神,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讓更好引領社會風尚。
偉大的時代召喚著青年,輝煌的事業(yè)期待著青年。當代青年作為我國社會最積極、最活躍、最有生氣的一支力量,必將在實踐的熔爐中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強化本領,必將在祖國和人民的事業(yè)發(fā)展中可堪大用、能負重托、不辱使命。
【共青團員學習一學一做心得體會2】
開展共青團工作,關鍵在團干部。當帶著“問題意識”審視如今的共青團工作,上海共青團對自身問題并不諱言,組織設置“行政化、機關化”,在團干部人員配置上存在著“倒金字塔”問題,不符合如今“自下而上”的群眾工作特點。根據實際問題,此次《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改革實施方案》對“改革團干部的選拔和管理”做了明確要求。
落實共青團工作在于團干部,若領導班子自閉于高樓大院,在社會多元化背景下不懂青年所需,離基層遠、離群眾遠,開展工作將舉步維艱。此次在選拔領導班子方面將實行“專掛兼”相結合,注重面向基層一線,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級,將從具有團學專兼職干部經驗、基層群眾工作經歷的人選中選拔培養(yǎng),這就給了青年村官、青年社會組織帶頭人等一批基層青年參與的機會。
在此方面,上海共青團其實早有“先例”。2013年年底當選為靜安團區(qū)委副書記的吳佳妮,身份轉變前是NGO組織白領驛家的掌門人,從體制外走向體制內,共青團看中的正是她多年在基層一線服務白領的經驗,深知白領群體所需,而青年獨具的創(chuàng)新理念也被她帶進工作中,真正使得共青團工作人氣更足、服務更加精準。
而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不拘一格、五湖四海的團的機關工作隊伍更是大勢所趨。此次改革,在團的機關工作人員使用機制方面將以“專職團干部、掛職團干部+志愿者”這一全新的“2+1”形式呈現,打破年齡、學歷、身份壁壘,突破體制內外限制,把更廣范圍、領域內,有志從事青年工作的人才納入視野。由此可見,新形式不但可以有效補充機關的工作力量,也增加了機關工作人員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同時按照“減上補下”、“補缺口,強一線”原則,將團市委機關精簡的30%編制下撥至基層一線。值得一提的是,與工會、婦聯將精簡的編制下撥至街道鎮(zhèn)村居不同,上海共青團立足自身“主陣地”,會將編制下撥至青年工作任務較重的大口團工委和商務樓宇、園區(qū)較為集中的區(qū)縣團組織。
從實施方案中不難看出,在團干部選拔與管理方面,上海共青團將傾向于擴大基層一線青年、體制外青年的參與度,不拘一格降人才,讓團干部隊伍更接地氣、長底氣,真正建立一支“活起來”的干部隊伍。這正體現了上海共青團自我革新的勇氣,并未重走傳統“老路”。改革絕非易事,只有找準了切入點和著力點,對癥下藥,拿出務實的方案,才能在自我革新中自我提高。
共青團為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通過改革,上海共青團讓更多團干部“走出去”,到一線摸爬滾打、鍛煉成才,使其成為“青年友”,而非“青年官”。同時擴大青年參與,讓更多優(yōu)秀基層青年、社會人才“走進來”,加入團干部隊伍。只有當團干部隊伍更接地氣,切實保持和增強團組織的群眾性,才能知道青年需要什么,并以青年為中心開展工作。只有當青年真正產生認可之心,團組織才更有底氣,能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帶領青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