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歷新年,而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亦即春節(jié)。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正月》開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薄霸币辉~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guī)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dá)了已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jìn)入新一年的風(fēng)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yīng)不得先嘗!薄按餍恰保错斨撬,比喻晚歸或早出。
“觴”,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巴捞K”,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rèn)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zāi)。飲此酒有個規(guī)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后飲,以避忌諱。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云:“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qiáng)壯,無祿尚憂農(nóng)。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xì)夂,共說此年豐!痹诖筇剖⑹,“田家占?xì)夂颉,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憂農(nóng)”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貼春聯(lián)的習(xí)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宋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痹娭械摹疤曳薄ⅰ疤野濉奔粗复郝(lián)。
當(dāng)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dāng)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后人傳誦不衰。
明代陳獻(xiàn)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fēng)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鼻逍聺庥舻纳顨庀⒂腿欢。
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匯,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币淮鷤ト嗣珴蓶|,1930年1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fēng)展紅旗如畫!毙蕾p這首詞,猶如走入一幅壯闊的風(fēng)景畫,全詞淋漓酣暢,清新自然,充滿了樂觀、昂揚(yáng)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