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工會日前通報“各省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情況”,已有7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但還有25個省份尚未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目標進展有喜有憂。
說是有喜有憂,實則是憂大于喜。都進入二季度了,可除了北京、天津、上海等7個省份如期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大部分省份至今仍沒有動作。是時間不到還是另有考慮,不得而知,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關乎民生。盡管有些時候,上調了標準也不一定能兌現(xiàn),但如果沒有標準,不上調標準,效果只能更糟糕。
不僅如此。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也明確規(guī)定,“十二五”期間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但從現(xiàn)實來看,不少省份如西藏、遼寧等都已經落下了不小的步子,今年增幅要達到25%以上才能完成規(guī)劃目標。更有甚者,黑龍江最低工資標準2012年為1160元,至今3年沒有調整。這不僅不符合《最低工資規(guī)定》中“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的要求,而且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只有增長近40%,才能完成“十二五”規(guī)劃。
進入4月份,北京、上海、天津和甘肅均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據(jù)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1個地區(qū)公布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上海、北京的最低工資標準剔除了“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含金量”較高。(4月3日中國新聞網)
媒體將上海、北京的最低工資標準,稱之為最具有含金量。是的,他們的最低工資標準確實具有含金量。這有兩個方面可以佐證:其一,這兩個地方的最低工資標準比其他地方的高了不少,比如黑龍江的最低標準才是1160元,而北京的是1720元,上海的是2020元。其二,不僅標準比其他地方高不少,而且這個標準是剔除了“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的。從以上角度,來看上海、北京的最低工資標準,自然可以看出金光閃閃。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么多省份未能及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以致不顧《最低工資規(guī)定》,讓完成“十二五”規(guī)劃可能成為泡影呢?
這可能不乏“天災”,但也不無“人禍”。起碼有不夠盡力,不太負責的因素。這對地方政府而言,顯然就是一道最現(xiàn)實的民生考題。如何才能給個圓滿的答案,既考驗地方政府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也考驗著政府工作的方向和民生情懷。
最低工資標準的社會管理模式是對頭的。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也讓弱勢群體感受到了溫暖。但是,即使需要最低工資標準,也需要讓最低標準能讓人們有尊嚴的活著。其實,更為理想的做法是,還富于民。還富于民比最低工資標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