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內容

思而思學網

培訓內容:全球化與本土化結合

GE亞洲培訓與發(fā)展中心的工作是站在GE總部的層面,因此它開設的絕大部分課程,都是GE在全球通用的,特別是領導力發(fā)展的核心課程對一致性的要求更高。克勞頓村近年來也在對原有的很多課程進行整合和規(guī)范,F(xiàn)在,每一門課程背后都有一些質量控制人員,他們一方面對培訓內容進行把握,另一方面在考核內部培訓師方面擁有生殺大權。

“比如說,幾年以前,我們有45個不同版本的Coaching(教練)課程。在布達佩斯的培訓師,和上海的培訓師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術語和技巧,F(xiàn)在我們努力制定一個標準的GE版本,做到在程序、術語和訓練方法上都是一樣的。”戴一楠的理想情況是,讓不同國家的經理人受到相同的訓練,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溝通誤解,今天員工在中國接受培訓,明天讓他到匈牙利去工作也同樣能夠勝任。

對中國員工來說,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是向全球化靠攏的重要一步。東方的古典文化讓人們學會安靜地思考,理順邏輯后給出答案,而西方文化則鼓勵討論,教人們邊想邊說,那是另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這種對比,常常讓戴一楠覺得中國員工在課堂上過于安靜了:“他們習慣了傳統(tǒng)的中國式課堂,老師說出所有的答案,學生做筆記。而在GE的課堂上,老師們只是更多地推動討論。”所以,他指出,盡量讓別人知道自己思考的過程,中國員工才能真正適應全球化教學。

另一方面,GE也在重視為中國的課程注入本土化內容。“我們需要在某些領域尋找更為精深的本地案例,提煉出課堂上能夠利用的材料。”戴一楠解釋說,在這一點上培訓中心經常會要求員工的幫助,比如和一些業(yè)務負責人面談,了解當?shù)貑T工的需要。此外,在培養(yǎng)課程導師時,戴一楠也偏愛那些兼有國際化和本土化經驗的GE內部人員。

業(yè)務集團的培訓課程在本土化方面則走得更遠,幾個有實力的大業(yè)務集團都會根據內部需要自行設計課程。例如,高新材料集團的商務培訓課程,就是集團的培訓與發(fā)展經理和自己的同事們一起設計的:和不同級別的人開展討論,從一線的銷售,到區(qū)域*,到業(yè)務集團的最高層,了解業(yè)務客戶關注的要點,綜合他們對培訓的各種期望,然后組織培訓師資源做出議程,并不斷地反饋修改,通常需要四五輪過程。

全球化的方法,配合本土化的素材,GE憑借這一點,正在為人才的全球流動打下基礎。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