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一書記》根據(jù)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yōu)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yè)業(yè)地發(fā)展小崗,3年期滿后,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
電影《第一書記》觀后感(一)
雖然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然而9月15日在觀看《第一書記》的影片時卻有全新的感受。相對于紀錄片中聽人描述、查看資料而想象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沖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xiàn)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xiàn)在的小崗村的據(jù)他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的心血。
看過這篇電影后,輾轉反側,夜以難寐,心中久久難以平靜,深深地被沈浩同志扎根基層群眾,竭誠為民服務,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小崗村的男女老少,無不稱他是“好人”。他舍棄安逸悠閑的舒適,收獲著小崗人的幸福;他舍棄天倫之樂的溫情,收獲著小崗人的安寧;他舍棄邁向堅實的軌跡,收獲著小崗人的和諧;他舍棄生命之光的的延續(xù),收獲著小崗人的手印。他只是一名農村的基層干部,一名普通黨員。他身上既有共產黨人的個性,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更有共產黨人的共性,一身正氣、全心為民。
他有著刻苦奉公,不辭勞苦的精神意志。在小崗村6個年頭,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天,每一年春節(jié)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繁忙的工作中,他“過家門而不入”早已不是三次四次。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舍小家顧大家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天,他的日程表上還排滿了各項工作。
他心系群眾,為民做主的務實態(tài)度。當他看到特困村民的冬天床上被子單薄時,馬上回家拿了一床被子送過去。看到村里友誼大道兩旁綠化帶花草比較高,車輛來來往往容易碰到玩;蛏舷聦W的孩子,他就把花草全部換成低矮的,不擋視線,保障學生的安全通行。他對老人也特別關心,還從合肥為鄉(xiāng)鄰老人帶拐杖等等無數(shù)次的行動。
他扎根基層,一往無前的堅強信念。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fā)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沈浩同志答應了,他沒有為了城里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而動心,而是繼續(xù)扎根在小崗村。農村很苦啊,但是他沒有退縮,一直干下去。百姓們是重感情的,村官們做得好時,他們會待他們如親人一般,舍不得離開。
沈浩同志6年來一心撲在工作上,90多歲的老母親不能跟前盡孝,女兒得不到照顧,不得不放棄省城優(yōu)良的教育資源,到皖北農村就學,無數(shù)次為了工作過家門而不入。與他相比,我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許困難簡直微不足道。沈浩同志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將永遠激勵我們。
他在日記中記錄了學重要講話的心得:“作為一名選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為老百姓辦事,為建設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
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涌現(xiàn)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我們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有的黨員干部都應該和他對照,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群眾?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責任?怎樣對待人生?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實踐“三個代表”,像他那樣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牢記宗旨、一心為民,開拓進取、踏實干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努力做一個讓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干部。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勤奮敬業(yè)、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想信念;學習他處處為村里謀規(guī)劃,辦實事的工作作風,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與學員親密合作,做學生的知心人,努力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電影《第一書記》觀后感(二)
15日,學校組織全體黨員觀看《第一書記》,原本以為就是歌功頌德的影片,于是帶著隨便看看的心情過去。沒想到電影結束時,我已潸然淚下。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干事創(chuàng)業(yè),勤奮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餞行科學發(fā)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直到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很早就聽說過沈浩的事跡,但只是從報告中或者新聞中,總是覺得不那么形象具體。影片成功地將沈浩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值得敬佩的人。這部電影從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員來承擔 ,原以為只是一場華麗的盛宴。而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xiàn)時,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來,觀影的人們安靜了。
影片以回憶的形式展開。 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將人們引向沈浩在小崗村的生活。影片以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jié)為線索,將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串聯(lián)起來。影片通過對比的方式,給予觀眾更直接具體的沖擊力。比如,影片中所呈現(xiàn)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影片結束后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沈浩在小崗村生活了六年,他想做實事,并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六年間,為了小崗村的發(fā)展,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與犧牲,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當看到春節(jié)時沈浩準備回家過年時,被小崗村的人留下的時候。看到那么多人,沒有人組織,但大家都那么一心一意地對待他,那時候真的替他高興。覺得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是一片值得熱愛的土地,有著值得付出愛的人們。
基層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說,非常復雜,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講究方式方法。而且,無論何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廉潔守法,服務群眾。沈浩把小崗當成了自己的事業(yè)來做,兢兢業(yè)業(yè),從不敢有絲毫懈怠,時時刻刻把小崗村的事情放在心頭。正如他每次回家,同家人講的最多的就是小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