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匯總】

思而思學網(wǎng)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⑵收集整理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資料。

2、能力目標:

⑴揣摩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⑵通過閱讀把握課文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展現(xiàn)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鮮明,蘊涵深刻。在誦讀中引導學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想法:

課文用文字描繪托爾斯泰肖像畫,尺水興波,縱橫捭闔,主要得益于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這給讀者創(chuàng)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活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托爾斯泰的外貌。品評語句,深透理解課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似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xiàn)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稇(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投影)

作者簡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里,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期間出版了第一奉詩集《銀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學成了他畢生追求的事業(yè)。小說劇、詩歌、傳記、散文特寫,各種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學傳記和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主要作品有: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寫的傳記《三位大師》和《羅曼羅蘭》等,小說《焦燥的心》《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一顆心的淪亡》等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驅使下的命運遭際,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tài)進行細膩的工筆式描繪。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瘋狂肆虐而無能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于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市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不義發(fā)出了無聲的控訴和抗議。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后學生自讀,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⑴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廣袤(mào)無垠犀利(xī)禁錮(gù)滯留(zhì)頷(hàn)首低眉尷尬(gān gà)黝黑(yǒu)熾熱(chì)锃(zèng)亮⑵釋義: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滯留:停留不動。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2、學生自由誦讀,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征,思考:

⑴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⑵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fā)、發(fā)膚、鼻子、眼睛的語句,并品評其表達效果。

⑶文中第8語段“托爾撕秦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么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明確:

⑴如:“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巴袪査固┎]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⑵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須發(fā):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描寫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的敏銳、犀利。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產生無盡的聯(lián)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⑶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北憩F(xiàn)他眼睛深刻、惟確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fā)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冰,友善使之和緩,激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尾語段則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學生精讀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豐富內涵。

四、聯(lián)系背景材料,深展感悟思想內容

1、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學生仔細揣摩下列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多媒體顯示)

⑴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⑶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學生研討后積極發(fā)言,教師明確:

⑴作者引用高爾基的這句話,從修辭手法上看是夸張,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事實上,托爾斯泰是和巴爾托克、莎士比亞比肩的偉大文學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文中有句話可以為此作出注釋,“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都不放過,同樣還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⑵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chuàng)作,既來自于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tài)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⑶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對現(xiàn)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貧困的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巨著《復活》里表現(xiàn)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秒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圖將他監(jiān)禁或流放,但懾于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2、合作研討:

⑴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⑵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钡暮x?聯(lián)系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一起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⑶作者在課文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聯(lián)系全文看,讀者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這是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提示:

⑴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xiàn)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yǎng)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shù)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發(fā)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⑵作者說,“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就是說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這句話與“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辈⒉幻。“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致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⑶課文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寫他臉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lián)系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致的刻畫,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3、學生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寫他形貌的矛盾統(tǒng)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tài)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tǒng)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tǒng)一的,列寧曾說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張把讀者帶進無窮想象的空間,尺水興波,縱橫捭闔。

  五、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所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著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于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著大胡子穿著布衣經(jīng)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