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句子成分

思而思學網(wǎng)
語文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國人民 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yè)。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 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例如:

(1)滿天烏云 頓時消散了。

(2)樹葉 黃了。

(3)小王 今年十六歲。

(4)魯迅 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書 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 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門口圍關(guān)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chǎn)階級解放事業(yè)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zhì)、狀態(tài)、數(shù)量、所屬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 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方式、

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jīng)]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zhàn)勝了神權(quán)。

副詞、形容詞經(jīng)常作狀語,表時間、 處所的名詞經(jīng)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

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m.mrnum.Com)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

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 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jié)果、程度、趨向、

時間、處所、數(shù)量、性狀等。例如:

(1)廣大人民干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么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嘆、摹擬語氣等。

例如:

(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xiàn)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復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書。

(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jīng) 成為。擋不住的歷史潮流。

(3)這就是朝鮮戰(zhàn)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zhàn)斗--松骨峰戰(zhàn)斗。

在句子成份的定義上,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是相同的,只不過古漢語有特殊句式,它改變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保ā妒酚。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ā顿Y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保ㄍ醢彩队伟U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zhàn)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保ā冻啾谥畱(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