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思而思學網

新的學期開始,根據(jù)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的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本學期要很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_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fā)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fā)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tǒng)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xiàn)統(tǒng)一要求與個性發(fā)展統(tǒng)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這套課本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構成,以課為單位。文化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活動課的時間可適當增加。

第一周: 說在前面的話;我們的遠古祖先

第二周: 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三周: 華夏之祖

第四周: 公元紀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月考

第六周:青銅器

第七周: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

第八周: 春秋戰(zhàn)國的科技與文藝;百家爭鳴

第九周: 歷史文物仿制活動;單元回眸

第十周: 復習、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況總結;六王畢 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無道 誅暴秦;漢武帝“大一統(tǒng)”

第十三周:絲綢之路的開辟;評價歷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漢的科學技術;秦漢的宗教、史學和藝術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國歷史故事會;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和藝術

第十八周:文體節(jié)

第十九周:文體節(jié)

第二十周:復習

第二十二周:期考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里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_第2篇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工作和常規(guī)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以確保學生學得好。

3、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guī)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fā)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lián)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時代精神,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tǒng)一,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

2、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

3、通過舉辦故事會,創(chuàng)辦歷史報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做到分類指導。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yǎng)學生能力。

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補救。

七、課時安排

教材總共22課,從我國的遠古居民講到魏晉南北朝。每課的內容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共約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約二十二課時,單元復習約四課時,期中復習約兩課時,期末總復習約四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課共6個課時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課共5個課時

第九周期中復習共2個課時

第十周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單元(12~17課)共6個課時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單元(18~22課)共5個課時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復習及統(tǒng)考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_第3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學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fā)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fā)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zhèn)浜谜n,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tǒng)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3、體現(xiàn)統(tǒng)一要求與個性發(fā)展統(tǒng)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占二十二個課時,單元復習占四個課時,期中復習占兩個課時,期末總復習占四個課時。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備注

第一周

9月1日?9月6日

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2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二周

9月7日?9月13日

3華夏之祖 單元復習檢測

第三周

9月14日?9月20日

4夏、商、西周的興亡 5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四周

9月21日?9月27日

6春秋戰(zhàn)國的分爭7大變革的時代

第五周

9月28日?10月4日

8中華文化的勃興(1) 9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六周

10月5日?10月11日

單元復習檢測

第七周

10月12日?10月18日

10“秦王掃六合” 11“伐無道,誅暴秦”

第八周

10月19日?10月25日

復習第一單元
復習第二單元

第九周

10月26日?11月1日

綜合復習

第十周

11月2日?11月8日

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

11月9日?11月15日

12大一統(tǒng)的漢朝 13兩漢經濟的發(fā)展

第十二周

11月16日?11月22日

14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15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十三周

11月23日?11月29日

16昌盛的秦漢文化(1)17昌盛的秦漢文化(2)

第十四周

11月30日?12月6日

18三國鼎立 19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第十五周

12月7日?12月13日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1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第十六周

12月14日?12月20日

22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2) 第四單元復習

第十七周

12月21日?12月27日

第四單元檢測

第十八周

12月28日?1月3日

總結復習第一、二單元

第十九周

1月4日?1月10日

復習第三單元 總結復習第四單元

第二十周

1月11日?15日

期末考試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