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國歷代國君及姓名關(guān)系圖匯總
秦朝
開國皇帝:嬴政
時間范圍:公元前 221 – 前207;
都 城: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
歷史貢獻: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地方制度:郡縣制;
社會制度:封建主義;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首創(chuàng)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滅掉了關(guān)東六國完成國家統(tǒng)一,到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整個秦朝只傳了3代3帝,國祚只維持了15年。
先祖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少典->黃帝->玄囂->蟜極->業(yè)父->大業(yè)->伯益(舜賜姓嬴氏)
重大事件
焚書坑儒、巨鹿之戰(zhàn)、商鞅變法、修筑萬里長城、北擊匈奴、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
秦國君王脈系關(guān)系圖譜 (含祖先世系)
下圖中,詳細繪制出了秦朝贏姓君王及其子孫脈系關(guān)系圖譜,由于移動端限制,無法上傳完整版高清大圖,如需,請留言,公諸同好。
部分秦朝贏姓君王及其子孫脈系關(guān)系圖譜1
部分秦朝贏姓君王及其子孫脈系關(guān)系圖譜2
部分秦朝贏姓君王及其子孫脈系關(guān)系圖譜3
二、秦國550年31位君主世系傳承圖
1.位列諸侯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lián)合犬戎伐周都鎬京,殺周幽王于驪山腳下。原幽王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因京畿遭犬戎肆意劫掠而殘破不堪,平王遂東遷洛陽,275年的西周宣告終結(jié)。時秦襄公以兵護送平王東遷而受封為諸侯,獲賜岐山以西之地,秦始建國(時周平王說:戎無道,侵奪我岐山、豐邑之地,若秦能驅(qū)逐,則該地屬秦)。
2.稱霸西戎
穆公時秦國欲稱霸諸侯,然其東出中原之路被處上升期的晉國所阻。前627年崤之戰(zhàn),滅滑國(河南偃師gōu緱氏鎮(zhèn))而歸的秦軍在崤山谷道遭晉軍伏擊,軍隊盡沒,主帥被俘。
無法東進的秦穆公遂將矛頭轉(zhuǎn)向西部戎狄部落,其在由余(熟知西戎的民風及山川險要)輔佐下,數(shù)載光陰即“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連周襄王亦賞賜金鼓以表祝賀。
后秦國奉行聯(lián)楚攻晉方略,然晉悼公和戎狄以征四方,復霸中原后,雙方重溫秦晉之好。前546年的mǐ弭兵會盟(弭兵即平息戰(zhàn)爭),晉楚同為霸主,除秦齊外,所有小國均需向晉楚同時納貢,自此中原地區(qū)大戰(zhàn)基本停歇。
3.諸侯卑秦
戰(zhàn)國初的秦國被魏、楚壓迫。魏國因李悝變法而迅疾增強,前408年盡奪秦河西之地。后秦惠公以破釜沉舟之勢,起兵50萬欲收復失地,然卻在陰晉被吳起統(tǒng)率的5萬魏卒擊潰。同時楚國亦西向控制黔中、漢中和巴國等地,自此“諸侯卑秦”,關(guān)東諸國對秦均分外鄙視,像對待夷狄般對待他。
4.商鞅變法
秦孝公時為改變秦衰之勢,發(fā)布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將授予其高官,分封其土地。“少好刑名之學”的商鞅遂受感召而入秦。重農(nóng)抑商、廢世卿世祿、獎勵軍功……,新政刺激下的秦國開始傲視諸侯。據(jù)《史記·商君列傳》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前358年首敗韓軍于西山,前352年取魏國舊都安邑,前340年生擒魏將公子昂……。
5.惠文稱王——秦國第一王
前338—前311年在位的秦惠文王堪稱雄主,其雖車裂商鞅,然秦法未絕,仍貫徹實施。
前330年拔除魏國雕陰(今陜西甘泉南),俘獲魏河西主帥龍賈。后盡得黃河以西之地;前316年滅巴蜀,實現(xiàn)了“取其地足以廣國”、“取其才足以富民繕兵”的戰(zhàn)略意圖;前313年取楚漢中地,自此關(guān)中至巴蜀鏈為整體,解除楚國對秦腹地威脅的同時,對關(guān)東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態(tài)勢?梢哉f,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的秦惠文王奠定了秦國一統(tǒng)的堅實基礎(chǔ)。
6.戰(zhàn)國的漸次終結(jié)
秦惠文王后的戰(zhàn)國形勢大體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前310-前287年,趙國因胡服騎射和吞并中山而實力劇增,形成秦齊趙三強鼎立格局;
前286-前260年,齊因滅宋,招致五國聯(lián)合討伐而一蹶不振,遂出現(xiàn)秦、趙抗衡局面;然前260年的長平之戰(zhàn),趙國40萬精銳盡喪而退出爭霸行列。數(shù)月后一個嬰兒在邯鄲誕生,他就是未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前259-前231年,東方諸侯以合縱茍延殘喘,秦國則在相持狀態(tài)下不斷蠶食。
秦始皇是莊襄王(子楚)之子。時子楚居趙國為質(zhì),后在呂不韋活動下認安國君正室華陽夫人為養(yǎng)母,子楚遂成安國君嗣子(安國君即后來的秦孝文王,在位3日即薨)。
前230-前221年秦始皇如摧古拉朽般掃滅六國,締造了統(tǒng)一盛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誕生啦(然享國15載即因暴政而亡)。
三、秦國的開國君主
秦國的開國君主為秦非子,秦非子的爸爸是伯益,往上不能再探究了,因為探究多了非常的復雜,例如伯益的后代就有:廉頗、嬴政、趙武靈王、春申君黃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等等等等,所以說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是有道理的。
秦非子非常善于養(yǎng)馬,當時正是周孝王時期,周孝王并不是正宗的太子即位,因為太子軟弱無能,所以姬辟方奪取王位成為周孝王,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周孝王比較能干。當時西戎不斷侵擾,周孝王為了不受戎狄威脅,大力發(fā)展養(yǎng)馬事業(yè),而秦非人養(yǎng)馬養(yǎng)的好,周孝王就把秦地分封給了秦非子,賜姓嬴,號稱秦嬴。
四、秦國發(fā)展壯大的過程
一、養(yǎng)馬立國
首先要說的是秦非子,正是他一舉奠定秦國的基礎(chǔ)。
秦非子本是商朝重臣飛廉之后,因為擅長養(yǎng)馬而得到周孝王的欣賞,最終被封到秦地,成了秦國的第一位君主。由于他自號秦嬴,所以歷任秦王都以嬴為姓。
當然,此時的秦國土地不過五十里,秦君也根本稱不上一方“諸侯”,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大夫”罷了,地位十分低下。
二、成為諸侯
天可憐見,秦國成為諸侯國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公元前771年,由于周幽王想要殺死太子宜臼(申后之子,即后來的周平王),申侯便糾集犬戎攻破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之下弒殺了周幽王。由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讓周朝喪失了誠信,所以其他諸侯都選擇按兵不動,只有秦襄公派兵救援周朝。
后來,在周平王東遷的時候,秦襄公又出兵護送,周平王深感其德,于是把周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大塊土地賜予了秦國。從此,秦國成為了西周的諸侯國,有了大力發(fā)展國力的機會。
三、征伐戎狄
雖然岐山以西的土地名義上被周王室賜給了秦國,但那片土地的實際控制權(quán)卻是在戎狄手中,這就意味著秦國想要真正控制這些土地,就需要自己動手去奪回來。
但是,秦國建國伊始,其軍事實力根本不能和戎狄相比,所以戎狄時常入侵秦國進行劫掠,秦人苦不堪言,秦國面臨著能否在西陲之地生存下去的嚴峻考驗。
此后,秦國開始長期和戎狄作戰(zhàn),不斷地發(fā)展自己,拓展疆土。雖然最初幾十年的戰(zhàn)斗,大部分都以秦國失敗而告終,但秦人悍不畏死,秦君身先士卒,秦國上下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對付戎狄的方法,電視劇里“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干,死不休戰(zhàn)”歌頌的正是這些老秦人的血性。自此,攻守之勢易也。
皇天不負苦心人,秦人最終順利趕走了兇惡的戎狄人,有了自己立足之地。
四、穆公稱霸
經(jīng)過歷代先君的南征北討,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在西陲所占領(lǐng)的領(lǐng)地已經(jīng)非常穩(wěn)固,戎狄部落已經(jīng)完全不是秦國的對手。
秦穆公即位后,吐哺握發(fā),任用百里奚、由余、來丕豹、蹇叔、公孫支等賢才,使秦國政治清明,而且還對秦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政治上,開創(chuàng)客卿制度,大膽重用他國人才,為秦國的發(fā)展提供了足夠的人才儲備;在軍事上,重視騎兵的發(fā)展,大大提升了秦國的軍力;在外交上,秦國的使臣從容有度,在他國覲見時不卑不亢,展現(xiàn)了大國氣度。另外,秦穆公為了能夠向東發(fā)展,大力交好強大的晉國,使得秦國與晉國在當時留下了“秦晉之好”的美譽。
這是秦國的第一次改革,雖不徹底,但也為后世的商鞅變法提供了范本,影響深遠。
再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秦國終于在“韓原之戰(zhàn)”中打敗了晉國,奪得晉國的河西五城,從此奠定了秦國的霸業(yè)之基,也讓秦國有了圖謀天下的底蘊。但是,由于當時秦國東出函谷的時機還不夠成熟,所以秦穆公就把開拓的重點放在了西方,滅掉西戎十二國,拓土千里,為后來秦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chǔ)。
五、變法圖強
秦穆公時期改革并不徹底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人治,一旦秦穆公和他的那些賢臣逝去,秦國便很有可能走向衰落。果然,秦穆公后兩百年,秦國四代亂政,致使國力大幅衰退,甚至位于七國之末。
秦獻公繼位后,為了改變秦國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又開始在秦國進行改革,并且數(shù)次發(fā)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zhàn)爭。可惜的是,由于當時魏國已經(jīng)通過李悝變法,并且仗著吳起訓練出來的魏武卒縱橫天下,使得發(fā)動數(shù)次大戰(zhàn)的秦獻公終究沒能收回河西失地。
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國國貧民弱,便一心想要徹底改變秦國貧弱的現(xiàn)狀。他在位時選賢任能,廣開言路,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衛(wèi)國人公孫鞅由此聞訊而來,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秦國國內(nèi)進行徹底變法。
自此,秦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商鞅的變法也為秦國日后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六、誓要東出
公元前337年,嬴駟即秦王位,是為秦惠文王。他繼位之初不僅平息以甘龍、杜摯為首的保守派的怒火,還為了鞏固自己的君位,車裂了商鞅,好在并未廢除“商君之法”。
“我大秦世居西隅,歷代先祖從無龜縮自保之意!秦幣,遵商君之制,秦法亦遵商君之法。商君之法乃富國強民之法,秦必遵之!”商君雖死,其法千年。
從此,秦惠文王拉開了秦國東出的大幕,他拜張儀為相,采用連橫之策,聯(lián)齊、聯(lián)楚,打破山東六國的合縱。公元前325年,嬴駟在龍門正式稱王,史稱“秦惠文王”,乃是秦國的第一位王。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以公孫衍、司馬錯、嬴疾、嬴華等為將,向北奪取了義渠十五座城池,向西將巴蜀之地納入秦國,向東從魏國手里奪取了大片土地,向南遏制楚國,為秦東出函谷關(guān)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公元前310年,20歲的嬴蕩登上了秦王之位,史稱秦武烈王。秦武王在位期間大肆開疆拓土,使秦國的版圖更加遼闊,他雖然趕走了張儀,但并沒有將其“連橫之策”棄之不用。
在秦武王的治下,秦軍打出了赫赫威名,只可惜他太過急于求成,在周王都舉鼎而亡。據(jù)史書評價,若是他在位的時候再長一點,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進程可能會加快不少。
公元前306年,嬴稷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平定了“季君之亂”,繼承了秦國王位,是為秦昭襄王。自此,這位“戰(zhàn)國大魔王”開始他長達五十多年的秦王生涯。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先后任用魏冉、范睢為相,以白起、蒙驁等人為將,采用“遠交近攻”的方針政策,逐步蠶食六國,使秦國成為了天下最強的國家。其中白起號稱“殺神”,殺得列國膽寒,六國聞之色變。
自嬴稷以后,嬴柱、嬴子楚先后做了秦王。嬴柱在位不過三天,嬴子楚繼承了秦王之位,史稱秦莊襄王。他在位期間,任用呂不韋為相,以蒙驁、王龁為將,先后伐韓、攻趙、攻魏,拓土無數(shù)。
總體來說,自孝公以后,秦國歷代君主從不敢忘東出之志,在位期間不斷征伐中原諸國,使秦國的版圖擴張了好幾倍,為后來的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七、一統(tǒng)天下
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由于此時嬴政年少,朝政大權(quán)基本都由相國呂不韋把持,他不得不尊呂不韋為仲父,以至于朝野上下只聞仲父,不知大王。除此之外,嫪毐(lào ǎi)也仗著太后寵信,不但被封為長信侯,甚至還自稱秦王假父,結(jié)黨營私,囂張至極。
嬴政年歲漸長,欲要拿回自己的王權(quán),但他深知呂不韋和嫪毐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扳倒的,于是他選擇隱忍不發(fā),暗中卻做好了各項準備。
公元前238年,嫪毐叛亂,嬴政大破叛軍,活捉了嫪毐。次年,嬴政又將呂不韋放逐巴蜀,奪回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所有權(quán)力。
此后,秦國開始積極推行統(tǒng)一戰(zhàn)略。嬴政以王翦、王賁、李信等人為將,攻伐六國,一統(tǒng)天下。公元前221年,天下歸一,嬴政自稱皇帝,號“始皇帝”,希望能將皇位傳至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至此,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大一統(tǒng)王朝。他廢除分封制,采用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統(tǒng)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形成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局面,使天下百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
秦始皇在位時不僅修建了長城來抵御匈奴,還征服了百越,將百越之地納入版圖,自此開始,華夏才有了統(tǒng)一的概念。
不得不說,自秦獻公到秦始皇,秦國的歷代國君都是雄才大略之輩,秦國的百姓也都是悍不畏死之輩,老秦人的血是熱的,有這樣的君王,這樣的百姓,秦國何愁不能一統(tǒng)天下?只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積累才建成的大秦王朝,最終才經(jīng)歷二世便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