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學網

東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袁崇煥、蔣光鼐、陳伯陶、王寵惠、袁振英、彭誼、張家玉、李章達、劉紀文、徐兆魁,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東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1、袁崇煥

重要事件:袁崇煥是明朝末年薊遼督師,為抗清名將。在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阜太極,解京師之圍后,遭到魏忠賢余黨的彈劾,被指控“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最終,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后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影響:袁崇煥在明朝末年的反清抗敵斗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擊退阜太極,解京師之圍,是明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然而,他后來卻被魏忠賢余黨和皇太極反間計害死,遭到了歷史上的爭議和譴責。

評價和爭議:袁崇煥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是明朝末年抗清名將,但他的遭遇也充分說明了當時明朝政治的黑暗和腐敗。袁崇煥在歷史上有著不同的評價,有人稱他為“抗清名將”,也有人將他視為“賣國賊”。袁崇煥的遭遇也引起了歷史學家和文化評論家的廣泛關注和爭議。

2、蔣光鼐

重要事件:蔣光鼐是廣東東莞虎門人,是一位杰出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也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抗日名將。他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參加中原大戰(zhàn)。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兼淞滬警備司令,在1932年1月28日率領十九路軍抗擊日軍的侵略。

影響:蔣光鼐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參加了辛亥革命,抗擊日寇,為中國的獨立和尊嚴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抗戰(zhàn)期間的表現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評價和爭議:蔣光鼐是一位杰出的抗日名將,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然而,他的政治觀點和行為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他曾經支持過蔣介石,但后來又反對蔣介石。他的一些政治觀點和行為被一些人認為是不夠堅定和一貫的。

3、陳伯陶

重要事件:陳伯陶是清朝探花,主張修建陳家祠,從小涉獵古籍,好收藏明、清朝野史、稗官、奏議、文集等文獻。他著有《瓜廬文乘》、《瓜廬詩乘》、《元朝東莞遺民錄》、《明朝廣東遺民錄》、《明東莞三忠傳》、《孝經說》、《吳梅村詩發(fā)微》、《袁氏家訓》等著作,其中《瓜廬文乘》和《瓜廬詩乘》被譽為陳氏家訓的代表作品。

影響:陳伯陶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以其博學多才和收集整理歷史文獻的才華聞名。他的著作不僅記錄了廣東地區(qū)的歷史和文化,而且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陳伯陶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名人,他的學識和才華備受推崇。他的著作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的一些主張和觀點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他主張尊崇孔子和儒家思想,但同時也批評了一些儒家思想的弊端。他的一些主張和觀點在當時也引起了一些爭論和反對。

4、王寵惠

重要事件:王寵惠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并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他是民國時期著名法學家,撰寫了《憲法芻議》《憲法危言》等法學作品,推動了中華民國的立憲和法治進程,并為起草《聯合國憲章》做出了重要貢獻。

影響:王寵惠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在民國時期推動立憲和法治進程,以及在國際法領域的貢獻。他的法學思想和政治主張對當時中國的政治、法治和外交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中國近代法學和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評價和爭議:王寵惠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法學和政治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曾經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共合作中擔任過重要職務,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不同的評價。

5、袁振英

重要事件:袁振英是廣東東莞人,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成員之一,曾參加上海、廣州的共產黨組織,為*青年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在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創(chuàng)建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影響:袁振英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成員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和*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他在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創(chuàng)建中,為中國革命和*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評價和爭議:袁振英被視為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貢獻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共合作中的表現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不同的評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政治環(huán)境下,對袁振英的評價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

6、彭誼

重要事件:彭誼是明朝時期的官員,曾任工部司務和湖廣道監(jiān)察史,以及右副都御史鎮(zhèn)守遼東。他十年間訓練軍隊,保持遼東地區(qū)的穩(wěn)定,并在明成化十四年升任資善大夫。彭誼在67歲時告老還鄉(xiāng)。

影響:彭誼在明朝時期擔任多個重要職務,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穩(wěn)定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遼東地區(qū)訓練軍隊,保持了邊境地區(qū)的穩(wěn)定,為明朝的安定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評價和爭議:彭誼被認為是明朝時期的良臣,他的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曾經擔任過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職務,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質疑。

7、張家玉

重要事件:張家玉是明朝末期的抗清將領,曾參加抗擊清軍的戰(zhàn)斗。他在崇禎十六年進士后,主動投效李自成為起義軍效力,后又改投南明弘光帝。1647年,在與清廣東提督李成棟的戰(zhàn)斗中身中九箭,不愿作俘虜,投塘而死。

影響:張家玉是明朝末期的抗清將領,對維護明朝的疆土和主權做出了貢獻。他壯烈殉國的事跡也成為了一段歷史上的佳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張家玉被譽為嶺南三忠之一,他的壯烈犧牲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尊重。然而,他在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和質疑,如他主動投效李自成的行為在歷史上也遭到一些批評。

8、李章達

重要事件:李章達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曾在中國同盟會和中國國民黨等組織中活動。他在中國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影響:李章達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積極參與者,為中國革命和建立新中國做出了貢獻。他致力于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李章達被譽為“一個在中國共產黨旗幟下前進的積極戰(zhàn)士”,他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也曾在國共內戰(zhàn)中擔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務,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不同的評價。

9、劉紀文

重要事件:劉紀文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曾在同盟會、中華革命黨等組織中活動。他曾擔任廣州市和南京市市長,為這兩座城市的改革和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還和孫科一起反對蔣介石,這也成為他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之一。

影響:劉紀文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積極參與者,為中國革命和建立新中國做出了貢獻。他在廣州市和南京市的市長任期內積極推進城市的改革和建設,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他和孫科一起反對蔣介石,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劉紀文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的一些行為在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和質疑,如他和孫科一起反對蔣介石的行為,在一些歷史觀點上有不同的評價。

10、徐兆魁

重要事件:徐兆魁是明代大臣,曾擔任行人司行人、山西監(jiān)察御史、浙江監(jiān)察御史、太仆寺正卿、湖廣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務。他在這些職務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為明代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他還著有多部文集,對中國文化和文學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影響:徐兆魁是明代大臣,為明朝的政治和經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擔任各種職務時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推動了明朝的發(fā)展。他的文學作品也對中國文化和文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徐兆魁被認為是明朝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然而,他的一些行為在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和質疑,如他彈劾東林黨人李三才的行為也遭到了一些批評。

二、東莞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東莞于東晉咸和六年(331)立縣,初名寶安縣,隸屬東官郡。唐至德二年(757)更名為東莞縣,縣治從蕪城(今深圳市南山區(qū)南頭古城)移至到涌(今莞城街道)。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分東莞縣的香山鎮(zhèn)立香山縣(今中山市);明萬歷元年(1573)將東莞縣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民國期間,東莞縣先后隸屬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qū)、第一行政區(qū)和第四行政區(qū)。1949年10月17日,東莞縣全境解放,屬東江行政區(qū)管轄。1950年3月,屬珠江專區(qū)。1952年,珠江專區(qū)撤銷,屬粵中行政區(qū)。1956年2月,粵中行政區(qū)撤銷,屬惠陽專區(qū)。1958年11月,東莞縣短期隸屬廣州市。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區(qū)。1963年6月,復屬惠陽專區(qū)。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東莞縣改設為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qū)。1988年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三、東莞簡介

東莞市,簡稱“莞”,廣東省轄地級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地處中國華南地區(qū)、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雨量充沛。截至2022年10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zhèn),總面積2542.6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東莞市常住人口1043.7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962.81萬人,城鎮(zhèn)化率92.25%。

東晉,立寶安縣。唐,更名東莞縣。宋,分東莞香山鎮(zhèn)立香山縣(今中山市)。明,將東莞縣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1985年9月,東莞縣改設為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qū)。1988年,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是廣府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粵曲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的粵劇之鄉(xiāng)。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綜合試點地區(qū)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華僑之鄉(xiāng),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等稱號。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中國4個不設區(qū)的地級市之一。

2022年,東莞市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11200.32億元,比上年增長0.6%。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106803元,增長0.8%。2023年11月,躋身超大城市行列。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