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衡水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竇太后、馮太后、竇嬰、董仲舒、高歡、蘇定方、孔穎達、馮治安,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衡水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竇太后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字漪房,清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 。漢文帝皇后。出身名家,賢良淑德。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后被賜予代王劉恒,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恒即位后,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后,尊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后,尊其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隨漢文帝合葬于霸陵。

馮太后

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漢族。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北燕滅亡后,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時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quán)臣乙渾,依據(jù)祖制歸政于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并對孝文帝改革產(chǎn)生重要影響。

竇嬰

竇嬰(?—公元前131年),西漢大臣,字王孫,清河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是漢文帝皇后竇氏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監(jiān)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竇嬰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并被判處死刑。竇嬰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會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但由于王太后的壓力,灌夫仍被判為族誅。竇嬰乃以曾受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但尚書很快就發(fā)現(xiàn)竇嬰所受遺詔在宮中并無副本,于是以“偽造詔書罪”彈劾竇嬰。元光四年初,竇嬰被處死。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xué)家,儒客大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jié)合,并吸收了其他學(xué)派的理論,創(chuàng)建了一個以儒學(xué)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天人感應(yīng)”、“大一統(tǒng)”學(xué)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shù)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使儒學(xué)成為中國社會正統(tǒng)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xué)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quán)、君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xué)體系。

高歡

高歡(496年—547年),小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于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固陽西南)兵戶之家,東魏權(quán)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北齊神武帝。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zhèn),成為鮮卑化漢人。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又投奔葛榮。后叛降爾朱榮,成為親信都督,曾勸爾朱榮稱帝,未果。爾朱榮死后,高歡收編六鎮(zhèn)余部,鎮(zhèn)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zhèn)酋長、晉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氏集團,擁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滅爾朱氏殘余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高歡自居晉陽(今太原西南),遙控朝政。專擅東魏朝政16年。

蘇定方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zhàn)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xiāng)里。隋朝大業(yè)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lǐng)導(dǎo)的河北義軍,屢建戰(zhàn)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并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顯慶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并以其非凡戰(zhàn)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咸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孔穎達

孔穎達(574年—648年),字沖遠 (一作仲達 、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唐初十八學(xué)士之一,唐朝經(jīng)學(xué)家,孔子的第31世孫。生于北齊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xué),曾從劉焯問學(xué),日誦千言,熟讀經(jīng)傳,善于詞章,隋大業(yè)初,選為“明經(jīng)”,授河內(nèi)郡博士,補太學(xué)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zhèn)西北)。入唐,任國子監(jiān)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jīng)正義》,融合了南北諸多經(jīng)學(xué)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jīng)學(xué)大成的著作。卒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馮治安

馮治安(1896年—1954年),直隸故城(今河北故城)人。自幼貧苦,少年從軍,投身于馮玉祥將軍麾下。歷任國民革命軍29軍37師師長、國民革命軍77軍軍長、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37年日本侵略軍在北平盧溝橋悍然發(fā)動了舉世震驚的“七七事變”,時任國民革命軍29軍代軍長 、37師師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馮治安,毅然指揮其37師,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不屈的戰(zhàn)斗,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日的帷幕。1949年隨國民黨去臺灣,任“中樞戰(zhàn)略顧問”等職。1954年因腦溢血在臺北病逝。

二、衡水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多歸晉國,戰(zhàn)國時代為燕、趙之地。漢代時,隸屬冀州刺史部。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唐代時,隸屬河北道。明、清,先后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nèi)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lǐng)。1962年6月27日,國務(wù)院批準衡水專區(qū)復(fù)置。1970年,衡水專區(qū)改稱衡水地區(qū)。1996年撤銷衡水地區(qū),改設(shè)地級衡水市。

三、衡水簡介

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 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現(xiàn)衡水所轄冀州為九州之首。 河北省稱冀,也緣于此。 深厚文化造就了一代名人,涌現(xiàn)出儒學(xué)大師董仲舒,唐代經(jīng)學(xué)家孔穎達,詩人高適, 文學(xué)巨匠孫犁等。

衡水市界于東經(jīng)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東部與滄州市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接壤,南部與邢臺市相連,北部同保定市和滄州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區(qū)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9公里。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